“見過汝南王殿下。”在乾清門前,把守的侍衛對朱有爋行禮說道。
朱有爋笑著點了點頭,說道:“周侍衛,請向陛下通稟一聲,本王有要事向陛下稟報。”
“臣何敢當殿下一個‘請’字。”名叫周恩銘的侍衛馬上回應一句,又問道:“殿下,不知到底是何事情?臣也好向陛下通稟。”
“是有關之前在開封府,陛下為本王選的侍衛之事。”
‘侍衛?陛下為你選侍衛?’周恩銘一腦門子問號,但還是答應一聲,向乾清宮走去。
他走到大殿門口向裡看了一眼,只看到了夏輔官暴昭和冬輔官解縉與幾位舍人在票擬奏摺,不要說允熥,就連秋輔官郭鎮都不在,於是小聲詢問看門的宦官:“劉公公,陛下在哪?汝南王殿下前來拜見陛下,有事通稟。”
“陛下在後殿與幾位國公、侯伯議事呢。”六公公說道。
周恩銘道了一聲謝,趕去後殿。
後殿內,允熥正與耿炳文、徐暉祖等人說話。大都督府的外表和基本衙門他在那日上朝的時候都已經說過了,可具體內部如何架構、如何執行,因大明所有的文武百官都沒有經驗,所以完全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向允熥請教。
允熥當然也預料到了這種情況,在那日將聖旨頒佈後,之後每日都抽出時間向那一日任命的武官解釋如何設定內部官署和任命官員。
“……,總參謀部的職責就是從前兵部職方司再略微增加了一些。下設職方司、情報司、通訊司、軍務司,分別負責征討、……等諸事。”他既是對擔任總參謀部尚書的藍珍,也是對在場的所有人說道。
“總政治部的職責與總參謀部同樣重要。”允熥又轉過頭來看向陳性善:“武選司的職責與從前一般,可任免官員的流程與從前不同。之後任免官員除將領的奏報外,還需政治司出具文書,才能任免。”
“另外,百戶、試百戶的任命之後就由衛鎮撫提名,衛指揮使決定,報總政治部備案即可,無須武選司批准。千戶、副千戶由都司、行都司政治司提名,經都指揮使決定,同報總政治部備案即可,無須武選司批准。”
“文宣司與從前一般,只是掌印官改名郎中,其餘不變。”
“軍醫司與政治司暫且為一個司,由同一人兼任郎中之職。”允熥對陳性善最後說道。現在衛所裡還是軍醫兼著政治的差事,暫時沒有分開的必要。
“總後勤部與總裝備部,”他又看向李景隆與常升:“二位愛卿,朕以為那一日對於這兩個部門的職責說的已經比較明確,朕不需再多說了。你們二人與其它人商量一個章程出來,報給朕。工部和內衙門下轄的研究新式武器、製造武器,以及原兵部武庫司從官職到場地、所存的東西全部交給總後勤部,但下轄的鋼鐵作坊和鋼鐵廠不劃歸總後;原兵部車駕司的差事都交給總裝。”
允熥對他們交待了這幾句就不再說。總後與總裝這兩個衙門的差事不能說不重要,但比起總參和總政還是略遜一籌,而且和這個年代的差事區別是最小的,他不需交待太多。而且李景隆雖然打仗不行,但還是有能力的;常升差了些,但做事還算謹慎,總裝的事情也不需要最高長官有太大本事。
“梅尚書,度支部的職責那一日說的不太清楚。以後度支部的差事就是依照上一年全軍總的花銷制定預算,從戶部取出一筆錢放在度支部的庫裡,以後軍中各衙門需要支領銀錢從度支部支領,不從戶部支領。”
“水師部就不需朕交待什麼了,只是將所有水師衛所聚在一處,統一管轄,其餘照舊。”
“至於江南都司和應天行都司,依照地方的都司設定官職即可。”
“大都督府的日常事務,就由四位都督僉事輔佐兩位都督同知處置;若是有懸疑不決之事,由兩位都督同知召開朱雀閣會議,仿效廷推決定;若是有實在難以決斷之事,就向朕奏報。平日裡每月初一、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於玄武閣舉行日常會議,就如同朕召開大朝會一般。”
“諸位愛卿,可還有什麼不懂之處?”允熥說完後看向在場的所有人。
在場眾人一時都沒有說話,而是在心中估量完整改革後對武將地位的影響,以及自己掌管的衙門地位是高是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