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葉秋臉上閃過一絲絕望之情,正要再說話,大漢將軍已經把他按倒在地,摘去他的頂戴,並且捂住他的嘴。葉秋要出口的話頓時被憋在了嗓子裡面,發出嗚嗚的聲音。
過不多時,這三十六個人全部被大漢將軍們擒下。允熥掃視了大殿內一圈,說道:“蹇卿,依照《大明律》,他們應當如何處置?”
“陛下,依照《大明律》,貪汙受賄一百二十貫錢之上,應當處斬,抄家;一百二十貫錢之下,流放邊疆。”蹇義說道。
“那就依照《大明律》的規定辦吧。”允熥面無表情的說道。
頓時就有人想要上前為他們求饒,可腳踩抬起來就又收了回去。此時陛下正生氣,貿然進諫不但起不到救這些人命的作用,反而可能將自己搭進去。‘還是等過幾日,陛下消了氣再說吧。好在依照《大明律》,貪汙受賄不管涉及多少錢,都沒有斬立決的道理,都是秋後問斬,此時才是正月,還有時間。’他們想到。
“朕口諭,罷黜他們的官位,貶為庶民;茹瑺,朕將這些庶民交給你,嚴加審訊,一定要問出他們是否曾經收受過其它賄賂。”允熥又道。
“是,陛下。”茹瑺心中十分不願,但只能上前接旨。雖說這些人被罷黜了官職,可畢竟曾經是官員,自己依照對普通百姓的法子來處置他們肯定會引得百官反感,可不依照對普通百姓法子來處置他們未必能夠問出什麼,左右為難。
‘按照章程,官員多由都察院審問,平民才由刑部審問。在審問之前就罷黜他們的官職,擺明了是不想讓都察院負責此案,陛下對蹇義真是偏袒。哎,誰讓我不是皇帝的親信呢?’他側頭看了一眼蹇義。蹇義從洪武二十一年起擔任中書舍人,一度兼任詹事府的官職,是允熥的親信。
茹瑺接旨後,允熥吩咐大漢將軍把他們送到刑部的監獄中。這些人答應一聲,押著三十六個原官員退下去了。
在這三十六個人被押下去的時候,允熥掃視了一下武官方陣,果然見到有幾個目光一直盯著他們,冷笑一聲。
待他們都被押下去後,允熥清了清嗓子,正要說什麼,忽然適才出列駁斥葉秋的都察院左前都御史陳瑛又再次出列,高聲說道:“陛下,臣有本奏。”
“何事?”
“陛下,臣彈劾原後軍都督府都督、鶴慶侯張翼,彈劾度支部尚書梅殷,彈劾原武選司郎中趙羾。臣彈劾鶴慶侯徇私枉法,貪他人之功落在其子張育穆身上;彈劾度支部尚書梅殷、原武選司郎中趙羾枉顧朝廷律令,明知洪武三年色楞格河之戰首功當為時任會寧衛千戶的彭清宗,卻在任免官職時將其歸於鶴慶侯之子張育穆。”陳瑛說道。
陳瑛此言一出,原本已經平靜下來的大殿再次轟然。適才牽扯到三十六個官員的貪腐案已經夠惹人注意了,現在竟然又出現一個大案。
允熥繼位以來一向注重公平,尤其是武將立下的功勞,嚴禁貪圖他人之功歸於自己,一旦被發現絕不寬宥。此案又涉及了一位侯爺,對朝堂的影響遠比適才那些禮部、鴻臚寺的中低階官員被貶要大得多。所以眾人紛紛看向陳瑛或張翼。
不過,也有幾個人偷偷看了一眼允熥,彷彿已經明白了什麼。
允熥沒有注意到有人在看他,而是對陳瑛說道:“陳卿,如你所言,此案涉及鶴慶侯張翼與駙馬梅殷?”
“是,陛下。”陳瑛答應一聲。
“如此大案,絕非憑你一面之詞就可定案。”允熥又問:“可有證據。”
“陛下,現有人證,既是被貪圖了功勞的原會寧衛千戶彭清宗。”
“傳他上殿,朕要親自審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