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熥陰鬱的心情一直在回到後宮後仍舊持續著,熙瑤此時已經知道了是因為什麼事情,也不說話,只是拘著敏兒不讓他吵鬧。
第二日上朝,允熥宣佈依照大臣的最高禮節安葬張溫,並且提出要追封張溫的爵位。百官都沒有異議,在場的諸位官員經過一番討論,最後決定追封張溫為隴國公,諡號武穆。雖然允熥有心追封為郡王,但大臣們都認為王爵即使只是追封也不宜濫賞,張溫的功勞離封王還有差距,所以最後並未追封為王。至於配享太廟且肖像功臣廟都是應有之意。
隨後允熥又親自參加了張溫的葬禮。這次就與他前兩次參加沐英和藍玉的葬禮不同。前兩次他根本沒有與那兩人見過面,雖然很敬仰他們,也有原來允熥留下的記憶,但還是做不到感情真摯。
可他認識了張溫十一年,也經常打交道,在他眼裡張溫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史書上的那幾段話,所以允熥參加葬禮的時候不由得就感情真摯的哭了出來,紅著眼圈悼念張溫。
被他帶來參加葬禮的文垣有些不知所措:他從未見過允熥痛哭流涕。允熥上次如此痛苦還是當年朱元璋病逝那一年,當時文垣才出生,自然沒有機會見識到,這次的葬禮重新整理了文垣對自己父親的印象:原來父親也是會因為悲傷而哭的。
哭完了,允熥當場作詞《滿江紅》一首,悼念張溫:
“決黃河口,百姓苦,家園荒蕪。更滿眼,血淚凝涕,江山泣訴!志士宏願凌雲處,年少功名作塵土。莫等閒,但問天下事,赴國難!
望故鄉,歌聲苦,家國恨,怎忍顧!看將軍拔劍力斬韃虜!談笑挽天音容在,功名哪堪和夢無!看秋風又起霞飛處,斜陽暮!”
群臣動容。允熥這首詞雖然算不得一流之作,但也可屬上乘,況且感情真摯,讓人一聽就能感受到作詞人的悲傷和對張溫的懷念,許多本來哭不出來的大臣也哭出了聲。
而對於許多文臣來說,這首詞還算的上一個訊號。允熥已經三年沒有過新的詩作了,大家都以為皇上已經江郎才盡。這首詞讓這樣的流言不攻自破:皇上並非是做不出,只是平時不願意做而已。
允熥又親筆將這首詞寫了下來,蓋上大印,賜給張溫的三子張顯。張顯流著眼淚感謝皇上的恩典。
允熥又哭了一陣,才起身離開此處,返回皇宮。
之後允熥平靜了自己的心情,要開始正常的工作生活。可打擊再次來到:八月十七日,郭鎮郭銘兄弟報喪:武定侯郭英過世。
待忙完了郭英的葬禮,八月二十六日,曹徵又來報喪:懷遠侯曹興過世。
幾乎同時,八月二十七日,秋輔官李須虎報喪:崇山侯李新過世。
“老天爺,是你看不過因為逃過了藍玉逆案武將眾多的大明,所以將他們都收回去嗎!”聽到曹興過世的訊息後,允熥不由得大喊。
也不止是允熥,一個月內連續四員大將過世,弄得很多人都疑神疑鬼,覺得是上天在收人;曹震的兒子曹行更是時時刻刻守在父親身邊,生怕一離開就見不到父親最後一面了。
允熥也極為緊張,所有身子骨不太好的將領都被他時時關注著,一旦發現生病馬上派出太醫院的名醫去診治。好在之後數月,都沒有大將病逝;曹震那麼差的身子也撐住了。
到九月底,終於不曾聽聞再有大將病逝的允熥鬆了口氣,對楊峰說道:“總算沒有大將病逝,朕可以放下心來了。”
“官家的心意感動天地,老天爺也不敢再收人了。”楊峰說道。雖然現在大家普遍猜測之所以沒有大將再死掉的緣故是“四”字音同“死”,所以老天爺一次只收四個人,不會多收。
允熥又感慨一陣,說道:“但即使如此,現在還健在的開國將領仍然只剩下長興侯耿炳文,景川侯曹震,普定侯陳桓,鶴慶侯張翼此四人,人才凋零啊。”
“官家,雖然老將們日漸減少,但大明也有新的將領來替代!”楊峰說道:“魏國公徐暉祖、梁國公藍珍、曹國公李景隆、全寧侯孫恪、巨港侯何榮、西平侯沐晟等將領都是人傑,足可與老將們比肩,為大軍的中流砥柱,陛下勿需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