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一早允熥起來,打了一趟拳後用過早膳,帶著幾個侍衛出了行在,直奔上滬市舶司衙門而去。
到了衙門所在地,張彥方不在,允熥將左副提舉張健叫來對他說道:“朕欲巡視南北市,給朕安排護衛。”
允熥當然對於這個時代的東方國際貿易區很有興趣,雖然他勸阻昀芷不要過來看,但他自己忍不住要來看一看。
張健大驚道:“陛下,陛下萬金之軀,豈能去南北市這種地方!”
這個時代因為交通條件和技術手段的限制,遠途行商十分不易,尤其是在大海上,能夠來到上滬做生意的番國商人都有很強的武力,即使是做正經買賣的也不介意偶爾客串一下海盜,很多人也都桀驁不馴。因此南北市即使他們盡力維持秩序,也不是特別安全。所以張健阻止允熥前去南北市。
允熥說道:“朕身著官服,再帶上本地的差役護衛,就說是京城過來巡視之人,這些商人豈敢對朕動手?”
“這,他們確實不敢對衙門的官員如何,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陛下!”張健說到。
“豈有什麼萬一!就這樣說定了,朕要親自去南北市看一看。”允熥說道。
張健無法勸阻允熥,只能應著。允熥換了一身七品官服,帶著幾個侍衛和十幾個差役前往南北市。
先逛北市。北市是番國商人銷售貨物的地方,從進入市場開始,允熥並未聽到太多的吆喝聲,很多店鋪的夥計雖然就守在門口,遇到客人問話也詳細解答,但就是不吆喝。
允熥好奇的詢問張健。張健說道:“大人,這和普通的集市可不一樣。這裡的貨物價格都不便宜,可沒有普通的小商人過來買東西;並且這裡又是固定店鋪,來買貨的人大多也熟悉誰家的貨物怎樣,不需吆喝。”
允熥聽了他的解釋,就把這裡理解成了中高檔的大型商場,即使是最便宜的胡椒等調味料,這個年代也算得上是中檔貨物一般人家捨不得買,所以沒有吆喝聲比較正常,你見過中高檔賣場有吆喝聲麼?
允熥邊走邊看,確實見到了不少奇珍異寶。他雖然是皇帝也有不少沒見過的,忍不住就買了些東西。
付款之前,允熥問了一家商鋪的人:“你們收不收寶鈔?”
這人面板黝黑,允熥覺得大概是南洋群島過來的東家,用生硬的漢語說道:“可以接受寶鈔。但只能按照一貫錢等於六貫鈔來算。”
侍衛李波說道:“這陣子明明外面一貫錢可以兌換五貫鈔,你們怎麼能按照一貫錢等於六貫鈔來算?”
他又用生硬的話說道:“我們又不允許離開市舶司,怎麼知道外面的兌換價格。你們漢人做生意都狡猾,我們只能按照大明官府制定的最低價格才能保證不吃虧。”
李波還要再說,允熥制止道:“按照他說的給他錢。”李波覺得有些吃虧,雖然允熥發話了,也要讓這家店鋪的東家饒點兒錢,東家於是把零頭抹去了。
買了東西,李波還覺得有些吃虧,他哪裡知道,允熥此時是驚喜萬分。
雖然這次買東西好像是自己吃了點兒虧,但他得知了一件事情:番國商人也接受寶鈔了。
這絕對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類似於後世華夏商人賣東西給全世界大多數國家,最後收到的錢都是美元一樣,寶鈔就相當於美元。米國憑藉著貨幣霸權獲得了多少收益就不必多說了吧,對全世界徵收鑄幣稅,可以說米國的窮人是全世界持有美元的國家在養著。華夏又是搞亞投行,又是搞一帶一路,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擺脫美元,建立自己的貨幣體系。
允熥一上午逛了數百家店鋪,從十幾家買了貨物,其中有八家接受寶鈔,五家不接受寶鈔。允熥又問了張健,得知北市大約六成的商人接受寶鈔,只有四成不接受。因為大多數番商都會再用寶鈔從南市購買貨物回國,所以最後留在他們手中的寶鈔不多,據張健估算大約有二三百萬貫,並且南市商人手上留存的寶鈔也差不多是這個數目。
但允熥依然很高興:這代表著在不導致通貨膨脹的前提下,他又可以發行四五百萬貫的寶鈔了。
‘回去後就下令增加三百萬貫的寶鈔印刷額度。另外,還有四成不接受寶鈔的商人,大概是對寶鈔的信用仍有疑慮。看來,是時候進一步提升寶鈔的信用了。’允熥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