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熥說了一大堆話,最後說道:“你們要是有什麼問題,可以和市舶司的官員們說,也可以現在和本官說。”
在場的幾人都被允熥說的話弄得很是激動。自從戰國亂世之後,歷代均視商人為五蠹之一很是鄙視,尤其以官員為首。現在有一個官員肯定了他們的貢獻,雖然是小小的肯定了一點,也讓他們激動不已。
李泰元聽了允熥最後的這句話,情不自禁說道:“陛下,臣為蘇州李氏族人,我李家以綢緞為主業。既然以綢緞為主業,就需要很多次等的田地種植桑樹得到桑葉。”
“但現在朝廷田地只收糧食為稅賦,所以種植桑樹的農戶只能拿錢去購買糧食,這導致他們擔負的稅賦比一般種植糧食的農戶要高。”
“中書大人,可否向陛下進言,以後種植桑樹的農戶依照土地面積,直接繳納銀錢為賦稅?”
不過李泰元雖然炸著膽子說了這個問題,但他說完就後悔了:當官的不過是客氣一下,自己竟然就當真了!他在心中祈禱這個官員不要因此記恨李家。
允熥一開始的回答不出預料:“還是繳納糧食為賦稅較好。朝廷上也需要大量的糧食。”
“但,”允熥之後的話大出他們預料:“買糧食,也不必侷限在江浙,可以從海外賣糧嘛!”
“從海外買糧?”數個人疑惑地說道。
“就是從海外買糧。南洋之地極其富庶,本官聽說有些地方糧食一年三熟。當地的人又少,糧食的價格極其便宜;算上路費,也比江浙一帶的糧食便宜。你們李家何不嘗試一下,從南洋購買糧食納稅?”允熥說道。
他早就想和大商戶說這件事了,只是在蘇州時李家和尚家的家主都沒有提到此事,他也不好讓楊子榮提;正巧到了上滬市舶司遇到這個問題,允熥就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了。
在場的幾個人都是心思玲瓏剔透的主兒,聽了允熥的話,第一時間想到:這是不是皇帝陛下之前說過什麼,想讓某個大商人從南洋買些糧食回來試驗一下,所以這個中方舍人提到了這個方法?
那既然是皇帝陛下的意思,哪怕南洋的糧食比江浙還要貴,也要嘗試一把。
幾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蕭卓,蕭卓也明白他們的意思:只有他曾經在海上闖蕩過有海商的人脈,可以試試從南洋買糧食。
蕭卓躬身說道:“中書大人,草民定當從南洋買些糧食回來。”
允熥看蕭卓的反應就知道他誤會了,不過他也沒有解釋。他們誤會這件事情對於他的謀劃沒有壞處,就讓他們誤會下去好了。
允熥反而還似是而非的又說了幾句話,讓他們更加誤會。
等允熥離開了他們的店鋪,李泰元馬上對蕭卓說道:“蕭兄,只有你有海上的門道,聯絡聯絡從南洋買糧食過來。”
蕭卓也當仁不讓:“包在我身上。只是我的老關係都在寧波,我需要去一趟寧波。這裡的生意就讓幾位多費心了。”
幾人又商議幾句,蕭卓是說幹就幹的性子,到後面挑和他一起去寧波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