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明相比,大虞或者安南太小了,大明常年維持六十萬大軍在外征戰固然也很費勁,但若是僅僅維持一二十萬軍隊同安南交戰,並不會導致財政赤字,可以保持平衡。
而安南就不成了。安南維持二十萬軍隊常年征戰,用不了二年國家就得崩潰,國內就會到處都是造反的人,前線的軍隊也會倒戈,他們的大虞王朝就會完蛋。
所以胡季犛即使自己的國家即將被明國侵略,因為自己是弱者,面對明國也要小心,不敢觸怒了明國,以防明國即使戰事不利也因為惱羞成怒堅決不肯和談。
就好比歷史上的抗日戰爭,日本人殘酷對待中華戰俘就不多說了,從後來他們同樣殘酷的對待米國戰俘可以看出這幫人不僅毫無人性,還十分白痴。後來凡是敢虐待米國戰俘的都被報復了。米國二戰後在橫濱單獨成立了一個軍事法庭,專門審判:參與、策劃並實施太平洋戰爭的乙級以下級別戰犯,這樣的人在戰後已經不多,全部被判處死刑。
而同樣被虐殺了很多人的中華沒有如此報復,很重要的一個緣故就是當時的國政府仍舊處於弱者心態,覺得和扶桑以後還要相處,不願意將扶桑得罪的太狠,所以放棄了對於扶桑低階戰犯的追究。至於另外一個勢力,就是另外一套邏輯了,不過這個勢力從來沒有過弱者心態。
“父王,”胡奃等到自己的父親終於把話說完後,說道:“父王說的這些道理我都明白,可咱們派出的刺客未必一定會被發現。”
“上次行刺陳天平派出的刺客就被明國人發現了是咱們派出的。若是當時派出的人沒有被明國人發現,就算最後仍舊要和明國打一仗,也不會如此被動。”胡季犛說道。
“上次是意外……”胡奃還沒說完,就被胡季犛打斷道:“上次發生了意外,再次派出難道就定然不會發生意外了?這樣的事情,必須保證萬無一失才能執行,否則只要洩露出去,咱們陳家就是自取滅亡。”
胡奃終於不再爭辯,但是嘟囔道:“父王,難道現在只能等著明國人攻打咱們的城池,咱們進行防守了?沒有其它可以做的了?”
“有,怎麼沒有。”胡季犛忽然笑了起來:“派出咱們的人刺殺朱允熥自然是不成的,我絕對不會允許。但是對朱允熥不滿的人很多,這些人未必敢,或者有本事幹掉他,但說不準,就會在明國內導致腥風血雨。這樣,朱允熥或許就沒興趣來攻打安南了。已經集結好的這些軍隊,或許要用在國內平定局勢了。”
“明國國內到底是什麼勢力如此對朱允熥不滿?先前江浙附逆之人的餘孽?”胡奃問道。
“不是他們。他們現在沒有多少實力,並且朱允熥還使用懷柔的手段安撫他們,他們不會再反對朱允熥了。至於到底是什麼人,你就不要問了,反正這些人和我大虞素無瓜葛,怎麼也不會牽連到咱們。”胡季犛說道。
“既然父王如此說,兒子就不問了。”雖然胡奃仍舊很好奇,但也不再問了。
之後他沒什麼事情要和胡季犛說了,躬身退下。
胡季犛則站在原地,又自言自語不知道說了什麼,之後才讓宦官扶著他返回寢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