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宗明天下> 第739章 色目後裔(完)——儒學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39章 色目後裔(完)——儒學 (2 / 2)

鐵鉉又躬身行了一禮,退下。

他退下後,允熥先讓金善將幾道聖旨擬好,蓋印下發,又對黃福說道:“你過幾日提醒朕,調整鐵鉉的官職。”

“是,陛下。”黃福說道。

鐵鉉現在的官職是允熥設立的專門掌管上直衛軍紀的鎮撫院掌事官,允熥決定調整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這並非是因為允熥不信任鐵鉉了,實際上,不僅從後世的事蹟來看還是從鐵鉉這一世的表現來看,他都是非常值得信任的,也對他、對大明非常忠心。

但是他忠心不代表不會犯錯誤。就像歷史上著名的朱大典,在滿清打過來的時候堅決抵抗滿清,闔家殉難,但在當大明的官時貪汙腐敗。鐵鉉畢竟是色目人,若是面對大是大非的事情,比如色目人要造反,肯定會站在朝廷一邊,但平時色目人有些事情未必會堅決執行皇帝的旨意。

所以允熥決定將他調到都察院這嘴炮衙門為官,將來也可以讓他當吏部、禮部等部的尚書。

至於允許有舉人功名和為官的色目人留在中原也是應有之意。一是可以表明他的這個政策真的不是歧視色目人,二來這些能夠取得舉人功名、當文官的色目人,也不會信奉宗教。

發源於英格蘭的現代文官考試製度,與它的前身科舉制度相比,從選拔適合的官員角度當然是好多,但他有一個巨大的缺陷,不能檢測一個人是不是真的信朝廷宣揚的思想。

儒家本質上是一種哲學,有一套從《周禮》開始,到孔子完善,後來又被歷代大儒所扭曲的哲學理論體系。通讀儒家經典,就是接受儒家哲學的過程,隨著學習越來越深入,儒家哲學在他腦海裡越來越重要,直至最後徹底接受儒家哲學。

而真正徹底信奉了某種宗教的人是不可能接受儒家這一套哲學的。

所有的神學從根本上講也是一種哲學,他們既然接受了宗教的哲學,就會從心裡排斥儒家哲學,也不可能真正理解儒學的內涵,考科舉只能死記硬背。或許考秀才的三級科舉考試可以憑藉死記硬背透過,但鄉試就十分考驗考生對儒學的理解,一個從心裡排斥儒學的人不可能透過。某族有這樣一句諺語:官到五品必反教,說的就是這一道理。所以允熥可以對所有能夠取得舉人功名、當文官的色目人放心。

至於他們的後代會不會發生反覆,允熥覺得所有其他的色目人都被遷走,寺廟也全部拆毀,周圍沒有那樣的環境,不太可能反覆。

允熥在接見過鐵鉉後忽然起了興致,將自己之前寫的對宗教、儒學的理解從頭看了一遍,又添上了許多新的感悟,然後才繼續處理朝政。

……

……

“殿下,這些人,到底當不當做色目人送到伊吾?”河難都司的都指揮使曹興與河難左布政使二人一起來到周王府,向周王朱橚詢問了這麼一個問題。

面對這沒頭沒腦的話,朱橚卻明白他們的意思,捻著鬍鬚低頭沉思。

曹興所說的‘這些人’,指的是生活在開封府被漢人稱呼為藍帽子,自稱為一賜樂業人的一個民族。他們在後世有一個統一的稱呼:猶太人。

一賜樂業人早在唐代時,就和大食人、波斯人等一道來到中原,分佈在陝西、河南等地。宋代時,其它各地的一賜樂業人要麼融入當地的漢人,要麼遷居開封府,到現在只有開封府一地有一賜樂業人。

蒙元時,一些一賜樂業人也成為色目人,為虎作倀和蒙古人一道作惡;但還有一些一賜樂業人被認為是三等漢。並且他們雖然信奉外番的宗教,可也沒有對漢人傳教的想法,只在自己的小圈子內玩。

所以當接到聖旨的布政使和都指揮使想到一賜樂業人時,就拿不準是不是該把他們當做色目人遷移伊吾,於是來請示周王朱橚。

朱橚也左右為難。要說他們是色目人吧,可還有許多人在蒙元時是三等漢,大多數人長相和漢人也一樣;若說他們是漢人吧,他們又信奉外番的教,也有一些人蒙元時為二等色目。他這幾天一直猶豫無法做出決定。

“要不將蒙元時認定為色目人的當做色目人,當時是漢人的當做漢人?”曹興說道。

“不可!要麼就將他們全部遷移到西北,要麼就一個也別遷,不能遷一半留一半。”朱橚斷然說道。

“既然如此,還是將他們都當做色目人遷移到西北吧。河難的色目人指標可比實際人數多,不遷他們,就得遷漢人,還是遷他們比較容易。”布政使說道。這些指標可是壓在他身上的,少了一人他的評價就是不合格,所以寧願冤枉幾個一賜樂業人他也得完成指標。何況也不能算作冤枉。

朱橚明白張布政使的意思,知道他揹著的沉重的指標壓力,只能說道:“就按張布政使說的辦吧。”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