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宗明天下> 第733章 征伐安南——未來國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33章 征伐安南——未來國君 (2 / 2)

“不,只要派你去擔任國君,一定可以穩定住安南。”允熥用十分確信的語氣說道。

“這,叔叔,侄兒自己都沒有這麼大的信心。”朱贊儀說。

“那叔叔這麼和你說吧,你覺得即使安南屬於中原所轄的時候,仍然難以治理的緣故是什麼?”允熥循循善誘的問道。

“依侄兒想來,大概是其地偏遠,百姓桀驁不遜之類的。”朱贊儀說道。

“其地偏遠是對的,但百姓桀驁不馴就不太準了。你看雲南的那些蠻夷,更加桀驁不馴,為何仍舊能夠維持統治?”允熥道。

“那叔叔以為,為何安南一直難以治理?”朱贊儀問道。

“答案剛才你不是已經說過了麼,遠,離著中原太遠。不過叔叔所說的遠並不是僅僅指表面上的遠,而是由此帶來的許多問題。”

“以唐代為例,京城在長安,皇帝也時常在長安或者洛陽,一件事情從安南傳到長安洛陽得有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再傳回去又得一個月,來回就是兩個月的時候。”

“兩個月,足以讓許多事情發生變化了。本來只是民間有造反的苗頭,等兩個月之後局面說不定就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程度,依照兩個月之前的情況定下的策略不僅無用,甚至可能有害。”

“但當地的官員豈敢不執行皇帝的旨意?抗旨不尊,可是掉腦袋的罪過。於是陛下的旨意傳下去,火上澆油,百姓造反。”

“鎮壓造反倒是不必等待皇帝的旨意,但等造反平定後呢?又是同樣的事情發生迴圈。所以安南之地一直降而復叛,難以治理。”允熥說道。

“而加封了藩王駐守就不一樣了,藩王駐守當地對於民情可以及時應對,不合適的制度也可以馬上改變,這樣安南未必不容易治理。”

允熥是依照歷史上同一時期明國對安南得而復失的情況說的。歷史上朱棣設立交趾布政使司以後的情形不就是如此麼?在安南盲目照搬中原的制度,當地的百姓和士族對此並不適應;況且願意去安南為官的人也沒什麼好人。所以就如同秦末東方六國的勢力復起一般,安南不斷有人造反,不僅從當地收上來的稅收都填了進去,朝廷還得搭進去不少。到宣德年間朝廷終於受不了了,放棄交趾讓它重新獨立。

所以允熥從一開始就不追求統一,封個王到那裡,讓這個王慢慢將安南的百姓變得和中原一樣,到那時再由那時的皇帝決定是不是設立交趾布政使司。

這套理論,允熥從嶄露頭角開始就說過,只是並未這麼分析過,所以朱贊儀在思量後就覺得他說的有道理。

並且即使他仍舊不願意接安南國君,想去一個蠻夷比較多的地方為國君也不可能。因為只有他和陳朝的郡主訂婚,明年還會成婚,只能他去當這個國君。

所以朱贊儀裝作被允熥說服了的樣子道:“既然叔叔這麼說,侄兒就去當這個安南國君,試試能不能將安南治理的好。不過侄兒提前說出來,若是仍舊不成,侄兒從安南狼狽的逃回來叔叔可不能不認侄兒了。”

“你放心吧,即使你努力推行漢話,也一定能將當地治理好。若是真的不能穩定安南,那你回國後也少不了一個親王之位。”允熥鬆了口氣說道。若是朱贊儀堅決不願意去安南當國君,他會很為難的。

隨即鬆了口氣的允熥感覺到了口渴:剛才說的話不少,中間一口茶也沒喝。他趕忙舉起茶杯,輕輕吹了口氣,抿了一口。

朱贊儀也舉起茶杯抿了一口。然後他好像是想到了什麼似的,說道:“叔叔,大軍調集,大約十月份可以調集完畢。以安南的國力,黎氏在國內又不得人心,到臘月差不多就可以平定安南。”

“可是依照禮儀,到那時侄兒尚未和陳氏成婚,這會不會讓安南的百姓更加不願意接受侄兒為國君?所以,是不是侄兒和陳氏提前舉行婚禮?”

“不必,一切按照禮儀來。你和陳氏的婚姻十分重要,比起當時不被安南百姓接受,禮儀出錯的問題更大。安南的讀書人也不少,若是你和陳氏成婚的禮儀有所疏漏,更加不容易讓讀書人接受。普通百姓懂什麼,還不是當地計程車子說什麼就是什麼。所以只要讓士子接受,百姓以後也一定能接受。”允熥說道。歷史上滿清時期不就這樣麼,隨著滿清統治時間越來越長,百姓習慣了腦袋後面的辮子,竟然不知道坐在皇位上的是異族。

他們二人又說了一會兒,在一起用了午膳,朱贊儀告退離開皇宮。在他來開皇宮前,允熥最後和他說道:“雖然有些朝臣已經猜到了叔叔打算以你為安南國君,但畢竟未曾挑明。你也暫且不要對外說。”

“是,叔叔。”..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