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這樣,當時江寧縣丞涉及庇護黑社會被罷官,所以讓他擔任了江寧縣丞;後來江寧縣令岳忠綿被升為兵部員外郎,他就順便被升為了縣令。”允熥道。
“不過,這個名字我怎麼覺得熟悉?是,是,是,啊,是建業元年我去遊玄武湖,正好見到了一次文人集會,我還順手寫了首詩詞,但最後被黑了沒能成為第一,但妙錦當時也在湖上聽著集會的詩詞,出言訓斥他們,讓他們好不尷尬。那次文人集會的主持人就叫周元。”
“王喜,查一下這個江寧縣令周元的籍貫。”允熥吩咐道。
“陛下,江寧縣令周元是應天府溧陽縣人,舅父為上元縣人,長期借居上元。”王喜查過後道。
“果然是他。”允熥嘀咕了一句,提高聲音道:“宣應天府尹黃淮進宮。”
過了一會兒,黃淮入宮,對允熥行禮道:“陛下,宣臣何事?”
“京城真的需要這麼多巡警?”允熥拿起這份奏摺,對他說道。
“陛下,現在京城巡警所需做的活計十倍於之前的胥吏,三千多人實在捉襟見肘,首先,……”黃淮長篇大論了一番。
“朕知道了,”允熥打斷道:“那朕就準了,上直衛現在應該是沒有幾個能調出來的人,朕回頭吩咐五軍都督府,配合你從其他的京衛中找人撥入巡警。”
黃淮應諾。
“這個周元,在江寧縣令上表現的如何?”允熥在說過將給李貫加銜後,問道。
黃淮對於允熥給李貫加銜並不驚訝,但對他詢問周元表現的如何有些疑惑,說道:“啟稟陛下,此人接任江寧縣令八個多月已來,將江寧縣治理的井井有條,並且並無任何干涉屬官差事的事情。表現非常好。”黃淮說道。允熥將縣令原來的權力中稅賦、刑獄和治安三塊內容分別交給了三個屬官來負責,但很多人一時半會不習慣,總覺得縣令總覽一切,干涉屬官的行政,所以如同周元這樣表現值得嘉獎。
‘他表現的竟然還不錯。’允熥當時對於周元的人品很不齒,可工作幹得還不錯,莫非是李貫一類的人?
“可他是溧陽縣人,違背了相去五百里為官的制度。”允熥道。
“陛下,這江寧縣雖是地方,但江寧縣令應該算是京官吧,……。”黃淮說到一半,忽然覺得這麼說很不妥,又道:“臣有些疏忽,請陛下治罪。”
“你有何罪?這是吏部的事情。並且既然他已經當了江寧縣令,就讓他幹下去吧,等幹滿三年以後再說。”允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