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過了飯他們兩個出了王府,都不由得長出了一口氣,見到對方與自己一樣的動作,相視而笑。
他們二人本想聊幾句,但隨後出來的李慶對他們二人說道:“徐相,秦指揮,你們兩個可是犯了錯誤,殿下也還在生氣,你們還是趕緊回府反省吧,讓殿下知道你們這樣,又該生氣了。”
他們二人一想也對,馬上各自回府反省去了。
……
……
王府內,用過膳的允熞卻並未去休息,而是又吩咐了侍衛幾句。不一會兒,一個穿一身道袍的中年男子走進了書房,行禮說道:“貧道張一山見過殿下。殿下千歲。”
“張真人起來吧。”允熞說道:“我朱允熞也是好道之人,你不用行禮。”
當初允熥決定使用宗教時,規定了東北方向是道教的地盤,西北是佛教的地盤。僧道自然不敢不遵守,各自向規定的地盤發展。永藩這裡朱允熞對於道教的發展也非常重視,到任後不久就建造了一座道觀,雖然還很簡陋,但五臟俱全。
張一山是武當派的高足,張三丰的徒孫,今年四十一歲。他對於傳教十分熱枕,所以自告奮勇來了還是一片荒蕪的永藩。
二人寒暄幾句,朱允熞說道:“已定明日祭奠這次陣亡的將士,需要的東西可都準備好了?”
“殿下但請放心,我們都已經準備齊全。”張一山說道。
“還有在蠻夷中傳教之事,也要儘快開始。”允熞說道。
“這個也無問題,蔽觀上下十七名道士都已經做好了準備。”張一山答道。
“這就好。祭奠過了陣亡的將士就開始吧。蠻夷們不識禮儀,正需要諸位真人教導他們。”
“諸位立下了功勞,孤也會向朝廷奏報諸位之功。”允熞說道。
“貧道是為了道教大興而來,倒也不在乎這些虛名。”張一山說道。
允熞看了看他的表情,難以判斷他說的是真是假,沒有說話。
之後二人又商議了幾件事情,張一山告退,朱允熞伸伸懶腰,睏意上來,睡覺去了。
=================
感謝書友20170322001948184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