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賢烶聲音不自然的說道:“臣弟知道。”
允熥接著說道:“這樣一來,朝廷必須從京城直隸一帶派兵前往平叛了。”
“而你,朕決定讓你提前正式繼承齊王之位,然後以你為平叛軍的總統帥,平定山東的叛亂!”
“啊!”朱賢烶驚訝的抬起頭看向允熥,質疑允熥是不是說錯了話的言語幾乎馬上就要脫口而出,不過他殘存的理智阻止了這些話出口。
根據現在朝廷的訊息,可是朱賢烶的親爹朱榑在組織造反!然後允熥竟然讓朱賢烶去當統帥平叛!
不僅是朱賢烶非常驚訝,就連在一旁旁觀沒有離開的其它皇族子弟也驚訝不已。
不過如同朱濟燁這樣腦子比較好使的人思索了一下之後就明白了允熥的用意。
這次叛亂其實從物質的角度上講對大明、對允熥的影響不大,朱元璋攢下了那麼一個厚實的家底,今年甚至明年少了山東的錢糧賦稅不算什麼。
但是從軟影響上講影響很大。朱榑叛變,讓大家擔憂分封制的固有缺點不再是什麼毫無根據的事情,而是有例項的了。自從朱榑造反的事情傳來,朝堂之上倒是沒有文官武將說什麼允熥對皇族太苛刻導致了這些的造反這一類的話,但是無數的文官或直接、或間接上奏摺提出了分封制的問題,請求允熥停止分封。
不僅是原來就反對分封的人這樣上奏摺,就是原本保持中立或者表面上支援分封的人也有不少這樣上奏摺。現在朝中除了方孝孺這樣比較堅決支援分封的人以外,其它人都表現出了反對分封的態度。
好在7作為儒家學者的名望甚高,所以暫時還壓得住陣腳。但是允熥也不能任由這些人說話而無動於衷。他如果繼續沒有什麼表示的話,很可能被文官認為是預設,只不過是因為前一陣子的動作而不好馬上改變。
所以允熥如果還堅持分封制,就必須要有所動作讓文官認識到他的態度。但是因此處罰上奏摺的文官卻不是什麼好辦法,所以允熥決定讓朱賢烶掛帥表示自己堅持分封一萬年不動搖。還有什麼能比信任造反的藩王的兒子更能表明自己態度的事情呢。
不過,允熥這個辦法還是有一個小問題。
朱賢烶在驚呆了一陣之後說道:“可是皇兄,現在在帶領造反的人是我的父親,我若是帶兵與他對陣,豈不是不孝?”
允熥笑著說道:“誰說是七叔統兵造反的?可有實證?根據山東地方來的奏報,還沒有見過七叔呢!”
“七叔可是很悍勇的,怎麼可能一直縮在青州呢!”
“可見,這次叛亂必然是底下人挾持七叔造反,七叔本人是不願意造反的,所以被他們挾持軟禁,從而一直不在大軍面前露面。”
允熥並不知道山東地區造反的實情,但是允熥出於自己的政治考量決定不把造反算在朱榑的頭上。這樣一來是可以表示皇族還是親如一家沒有問題,二是讓朱賢烶出兵平叛沒有什麼禮法上的問題,可以說是一箭雙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