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師爺,明代之前歷朝歷代也不是沒有,但都是大官才會僱傭師爺當做智囊;可是大明因為朱元璋大規模減少了官員人數,使得地方官員數目很少,各地的掌印官除非是朱元璋、海瑞這樣的工作狂,否則都要自己花錢僱傭師爺替自己幹活。以至於到了滿清,在官員數量足夠的情況下還有很多官員會僱傭師爺。
允熥之前在京城改革,有一個目的也是想讓掌印官的工作少一些,省的僱傭不在編制之內的師爺。
允熥趕忙問道:“向寶僱傭了幾個師爺?蘇州府其它的官員,不管是下屬各縣還是府裡的佐官,可有僱傭師爺的?”
“啟稟陛下,向知府僱傭了一個師爺,幫助他處置刑名、治安、錢糧等事。蘇州府內的其它官員,均無僱傭師爺之事。”馮先章說道。
同時他在心中暗道:‘向寶還能僱傭幾個師爺?就以正四品官的俸祿,還要負擔一家老小的生活,僱傭一個師爺已經很吃力了。蘇州府的各縣掌印官的俸祿根本僱不起師爺;府同知沒必要僱傭師爺。’
允熥心下稍緩。可見此時僱傭師爺還只是特例。但也要引起注意,等到僱傭師爺的風潮起來以後就難以阻止了。
‘推動府州縣官制改革看來已經刻不容緩了,必須儘快實施。’允熥想到。
既然向寶是這樣的官員,那也沒必要在意了。找個藉口任命他為京城的某個清水衙門的主官,打發了他就行了。
‘不過若是他不願意怎麼辦?他可是有過力辭通政使的前科。如果那樣,就任命他為副都御史,他總該願意了吧,一般這樣的大臣都願意當御史。’允熥想著。
之後允熥又問道:“府同知左貴寶為人如何?”
“啟稟陛下,左同知自從到任已來,甚少為事。臣不曉得。”馮先章說道。
‘果然和朕猜測的一樣,尸位素餐的官員,過幾日找個由頭免了他。’允熥想到。
“那蘇州府的兩個附郭縣的知縣呢?”允熥又問。
馮先章頓了頓,說道:“吳縣知縣白文選的風評甚好,為人周正,只是也不太願意沾惹刑名之事;長洲知縣慕天顏的風評也不錯,雖然及不上白知縣,但也深得百姓支援。”
嗯?白文選也就罷了,這個叫做慕天顏的知縣,竟然在縣內的名聲也不錯?真是奇怪。按理說以他的名字,應該是一個十分喜好拍馬屁的人吶?
‘或許是因為知府向寶為人正直不吃馬屁,而其他官員也不值得他拍馬屁,所以表現的一本正經。’允熥想著。
允熥既然對於慕天顏有了固定的印象,就不會隨便改變。
他又問了馮先章幾句有關於這幾個官員的事情,最後問道:“這蘇州府內,產業最多的商人到底是哪一家?”
“啟稟陛下,蘇州府內產業做多、買賣做的最大的商人當然是城西的李家。”馮先章說道。
“這李家產業如何?”允熥問道。
聽了允熥的問話,馮先章心下惴惴不安。他作為蘇州府的錦衣衛主事,雖然現在身份並不公開,不過稍有勢力的人都知道他是幹什麼的。因為錦衣衛偌大的聲望,雖然在允熥命令下錦衣衛轉變了工作職能,不再直接插手事物,但大家還是很害怕錦衣衛。更不必提他加了千戶銜,正五品,在蘇州府僅次於知府和三個衛指揮使。
所以本地的大戶人家都會給他一點兒孝敬,尤其是商戶。李家身為蘇州第一大商家,未必怕了他一個地方的錦衣衛主事,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每年三大節(過年、端午、中秋)都會給他孝敬,其它節日也有一份禮品。
若是陛下想要除掉這李家,萬一牽扯出來他收錢的事情,可就完蛋大吉了。
可天子問話,他又不敢不答,說謊話也不敢。
“陛下,李家明面上擁有千畝良田,和生絲、絲綢的買賣,但私下裡的買賣可不止這一點。”
“李家還以他人的名義在蘇州府有五百畝薄田,只種植桑樹餵養蠶蟲;與他人合夥,在上滬市舶司的生絲、絲綢的鋪面中佔了一半多,行銷海外;此外他們還經營茶葉。”
“陛下應該也知道,我蘇州有著名的洞庭茶(碧螺春)。雖然茶田由我蘇州另外一個專營茶葉的商戶太湖尚家所有,但李家在府城內的勢力大,要求城中的茶葉必須由他們家來販賣。尚家勢力不及李家,只能認了。”馮先章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