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得兩個案首,就算是江寧縣和黃淮有所偏袒,也不敢如此偏袒,可見薛熙揚確實很厲害。看起來,他中秀才定然沒有問題,就是舉人,也未必不成。”
“這樣,或許將來,我還會藉助他的力。”解縉自言自語道。
解縉是現在公認的大才子,又是科舉出身,所以薛熙揚如果遇到了他就會向他請教問題。解縉自然不敢得罪他,每次都認真解答,但其實他也不怎麼在意,直到今天見薛熙揚的水平還挺高,起了心思。
“不過,他總不能未及弱冠就考中進士吧,這幾年還暫且用不到他,不過以後他再來宮中清教問題,就要好好回答了。”解縉最後想到。
跟隨允出巡的楊子榮、金善等人也會一樣想,只不過他們此時尚未得到訊息而已。
……
……
宋麟對面前的下人說道:“老爺知道了,你下去吧。”然後馬上對身旁的劉政說道:“薛熙揚竟然能夠連中兩個案首?即使僅僅是縣試和府試也了不得。”
“會不會是江寧縣和黃淮故意偏袒他?”劉政有些懷疑。
“不會。江寧縣主持縣試之人我不認得,不敢隨意評論;但黃淮的為人,要說他稍稍偏袒,這也可能,但絕對不會故意洩題。而他也知道定然會有許多人關注著薛熙揚考試,仍然點他為案首,足以見得薛熙揚的文章確實為本科第一。”
“一個秀才肯定能夠考中,就是舉人也未必考不上。薛熙揚以文官出仕,看來是一定的了。”宋麟說道。
“聽說他家裡請了先生?也不知這個先生的到底是傾向於咱們理學派,還是其它學派。”劉政說道。
“不管他到底傾向於什麼學派,一定要將咱們自己人派過去為先生。一定要讓薛熙揚接受理學。”宋麟說道。
早在薛熙揚要走文官入仕的訊息傳來後,宋麟就關注上了他。他可是皇后的同胞弟弟,未來皇帝的舅舅,將來應該會是朝廷重臣,對太子定然會有不小的影響。
理學派的人已經意識到了允不喜歡理學派,十分焦急,可允也不像是會被輕易改變思想的人,想說服允改弦易轍的可能很小。
但還有皇太子,如果他們能夠讓皇太子接受理學派的思想,就能在以後‘撥亂反正’,恢復理學派的榮光。
所以他們重視任何一個會對太子有影響的人,力爭將這樣的人都發展成理學派之人。
“可是,將咱們自己人送過去恐怕不太容易。已經致仕的年紀都不小了,請到京城恐怕不容易;在朝官員也不行;至於雖然有些名聲但科舉不順的,薛家未必接受。”劉政說道。
宋麟聽了劉政的話,也覺得不會像自己想的這麼順利。半晌,說道:“實在不成,就讓他考取秀才後入國子監。國子監有咱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