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也不知印度現在到底是什麼情形,將蒙元趕出中原的時候曾經在北平發現一批記載印度一些事情的書籍,不過那已經是一百多年以前的了,只可以參考。”
“你會有隨同,也會有一些錢財和大明出使番國的信物,但是這一路上必然很艱難。”
“並且,印度也不是你探索的終點,你還要繼續向西探索。”
“印度更西邊是波斯國,不過這個國家在一百多年之前被蒙古人滅亡,蒙古人隨後建立起了伊爾汗國。可是也不知道這個伊爾汗國還在不在。”
“波斯繼續向西,是大食人的地方。對於大食人,所知也不多。現在手中的記載只有當年後漢時班超曾經派出副使甘英來到這裡,你可以看一下這些記載,不過,最好只看看山川地形。”
“那裡的人們都信奉天方教,注意不要因為這方面的事情得罪了他們。”
“但是你還要繼續向西。”
“繼續向西,就是漢代古籍所說的大秦之國,不過大秦應該在數百年之前就滅亡了,根據蒙古人的記載,那裡分裂為了無數個小國,互相廝殺。”
“並且當地的百姓與大食人一樣,對不是天方教一種宗教極其信奉。你也要注意不要違背了當地宗教的教義。”
“大秦,是你這次探索的最終目的地。”
是的,允熥這次讓張碳出使探索,最終的目的地是後世的歐洲。
允熥覺得自己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可能將手伸進歐洲,但是他想知道這個時候的歐洲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很多記載上都說這個時候的巴黎市民屎尿都往大街上倒,說這個時候的歐洲人一輩子也不洗幾回澡,也不知是真是假。
並且,張碳這次探索,即使能夠活著回來,時間也短不了,怎麼都得十年以上。到那時候允熥覺得應該已經牢牢把握住了蘇門答臘和滿剌加,可以嘗試進軍印度洋了。而進軍印度洋,對於大食、印度等地的探索就有用了。
允熥此時拿起桌子上的一本書,對張碳說道:“這本書中是朕參考了歷代文獻,最終得到的對於西方各國情況的介紹。未必有多準確,可是總可以作為參考。”
張碳恭敬的雙手接過這本書,並且緊緊抓住。
其實允熥作為大明的皇帝,這種具體細節的事情本不必他親自來和張碳說,自有下邊的人代為傳達。
可是允熥知道,這個時候大明對於西方的瞭解極少,接近於零;而自己根據記憶中,以及數年以前就寫下來的對於西方,包括歐洲和大食,的瞭解還不算少,所以他決定親自與張碳說這些事情。
允熥接著說道:“這次探索,你要摸清沿路這些國家的情形如何,包括人口、歷史、國家制度等等,事無鉅細,全部記錄下來。”
之後,允熥說起了困難:“你這次探索,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也很有可能無法活著回來。”
“路上有無數的艱難險阻,無法翻越的高山、攔路搶劫的強盜,亦或是蠻不講理的國家。都有可能讓你無法回來。”
張碳臉色有些發白,也不知是不是被允熥的話嚇得。不過他仍然說道:“草民不怕。只是希望陛下照顧好草民的家人。”
允熥也不知他是強撐,還是真的這樣想,不過不管如何,他都說道:“好,我大明有你這樣的勇士,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