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熥又問了他幾句話,拿起《大明英烈》,離開了這裡,讓欒偉有些鬱悶。
欒偉也很有雄心壯志,可惜允熥卻似乎不認為他是一個治國理政的人才,只是讓他在這裡給小孩子啟蒙。
給皇子啟蒙當然是好處多多,得到親王的信賴沒準將來也可以成為一國重臣。尤其是現在皇太子也送到他這裡來啟蒙了,將來更是有靠。
但是誰不想自己能夠年少成名為官做宰的呢?等到這些皇子長大封國都得是多久以後的事情了?
所以欒偉一直想在允熥面前多露臉表現自己的才能,可惜允熥總是不給他這樣的機會。
‘只能下次看看有沒有好機會了。’欒偉想著。
其實欒偉的心思允熥哪裡不懂?可是他真的覺得欒偉就適合當啟蒙老師,不適合在朝堂之上為官。要不然允熥最少也讓他當一箇中書舍人,不會只掛著翰林院翰林的名頭。
允熥回到了乾清宮,叫來侍衛宋亮說道:“你把這個《大明英烈》送到羅貫中手中,告訴他朕對於這本不是很滿意,再找人寫。”
宋亮領命而下。
下午依舊沒什麼事情,允熥覺得四輔官都快顯得長毛了。
晚上允熥覺得已經連續數晚在坤寧宮了,去了妙錦的延禧宮歇息。
第二天上午比昨日還要沉悶,沒有人說任何重要的事情,也沒有任何重要的摺子可以批答,只是那些允熥在過年期間決定的有關於親王封藩和番國朝貢的旨意正式下發,無數的使者從京城出發前往各個藩國,或者番國。
中午允熥用過午膳之後對四輔官說道:“朕下午有事,就不在乾清宮了。你們在乾清宮中留守,若是有什麼重要之事馬上找到王喜,他會告知於朕。”
四人應諾。至於允熥到底有何事?那情況太多了,他們即不會關心,也不敢關心。
不過,熟悉的一幕又出現了,午時過後,一男一女在幾名明衛、無數暗衛的護衛下又從東華門走了出來,大概是向著燈會的方向走了過去。
有侍衛一邊走著一邊暗自吐槽:‘陛下這也太過於寵愛后妃了吧,還是為了維持一個平衡就又帶著宸妃娘娘出來逛燈會,真的不嫌煩麼。我看了兩日都已經覺得夠了。’
是的,今日允熥是帶著徐妙錦出宮來了,不再是熙瑤姐妹了。
允熥倒不全是為了維持平衡,而是昨晚歇息在延禧宮的時候,徐妙錦施展四嫂傳授給她的‘馭父十八計’,微帶著醋意和允熥說了此事;而允熥也很喜歡徐妙錦,所以決定今日再帶著她出來轉一轉。
不過此時允熥看著周圍類似的侍衛,看著周圍類似的路線,身邊發生變化的人,忽然覺得自己要是擱在現代妥妥的人渣一枚啊!同時佔有六個女人,對其中的三個都很喜歡,擱在現代多半是在網上被姑娘們口誅筆伐的人渣。
‘看來還是古代好啊!妻子就算是想獨佔丈夫,也不敢宣之於口,社會輿論也不支援。’允熥心中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