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人的處置都是可以輕易做出的,該流放流放、該殺頭殺頭,該滅九族滅九族,做出這樣的決定很簡單,甚至要是允熥懶了都不需要他親自來做,只需要簽字蓋章即可。
但是就有這麼一個人讓允熥有些躊躇,楊士奇也沉默不語,那自然是這個人做出了的事情實在是太過驚訝。
這個人就是羅仁。
羅仁先是睡了齊王正妃、現任齊王朱賢烶的親生母親,隨後又策劃讓齊王三衛不得不反,可以說也是犯了誅九族的大罪。
但是他在德州城外殺了不願投降的武將帶領數千人投降,促使藍珍能夠率領大軍擊破山東叛軍主力,進而佔據德州城,從這一點來看他的功勞比楊士奇還大,似乎又不應該誅了九族。
更何況,他的要求是這樣的簡單。他有三個兒子,其中一個在青州城破的時候下落不明還有兩個,可是他只希望陛下赦免他的長子,與齊王府的四郡主有婚約的長子。
並且齊王府的四郡主朱賢彩沒有和她的弟弟妹妹們一樣前往京城,而是也來到了北平城,還在允熥面前說出了“若是羅藝死了,我也絕不獨活!”允熥見過很多人,知道朱賢彩並不是隨便說說。
允熥委實難以決斷。他其實並不真的在意朱賢彩的性命,他在乎的是皇家的顏面,而不是除了自己的孩子之外的任何一個皇族的性命。但是他不能讓宗室們知道他並不在意朱賢彩的性命,所以他不能太過於隨便的就拒絕羅仁卑微的請求。
允熥猶豫了很長時間,最後說道:“燕王三衛的武將,副千戶之上的都流放出去吧,百戶和試百戶一律送到西北的秦王手上。他要進兵西域,手上總要有些會打仗的千、百戶,光憑著一些大將可不夠。”
“山東的叛軍,凡是沒有涉及青州之事的人,也沒有參與章丘屠城的人,武將一半流放到十八叔(岷王)那裡,另外一半流放到廣西靖江王那裡。普通士兵則全部赦免,異地為兵。燕王三衛的兵也是一樣。”
“至於在哪裡異地為兵,讓張溫他們幾個斟酌一下。”
“至於山東沒有涉及青州之事,但是參與了章丘屠城的人,武將處死,士兵,罪大惡極的也處死,其他人,流放吧。”
“參與了青州之事的人,不論是武將還是士兵,統統判處滿門抄斬,九族流放。不過,他們的滿門之人全部交給朱賢烶來處置。”
聽到允熥的這句話,楊士奇有些不忍,但是還是沒有出來說話。朱賢烶已經恨透這些辱及他家人的人,他們在朱賢烶的手上一定是生不如死。但是他們犯下的罪過太大了,楊士奇也不敢開口求情,只能把話憋在心裡。
允熥接著說道:“不過有兩個人例外,羅仁和蘇酋。他們二人都沒有參與章丘屠城,還算是有點兒廉恥。既然如此,朕就直接滅掉蘇酋的滿門,不讓朱賢烶再去折磨一番。羅仁也是一樣,朕直接滅了他九族就行了。”
“至於羅仁的兒子羅藝能不能活,朕決定讓朱賢烶來做最後的決定,他同意羅藝活,羅藝就活,還可以當郡主儀賓;他說讓羅藝死,羅藝就死。”
楊士奇躬身領命。然後楊士奇又問道:“先前陛下說流放燕王三衛副千戶以上的武將,和山東參與了章丘屠城計程車兵,可是並沒有說到底流放到哪裡。請問陛下,到底要流放到何處?”
允熥這時卻笑了一笑,說道:“先把他們海運到江北,在江北乾乾苦力,等咋們回到了京城就知道要流放到哪裡了。”
“對了,朱能、張玉、譚淵、火真、王真等燕軍大將,還是不要這樣流放了,這太浪費了。朱能、譚淵、火真去西北,張玉、王真、張武去廣西,分別輔佐秦王和靖江王。”
“就這樣,你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