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對道衍說道:“你怎麼不去休息?還在本王的大帳之內做什麼?”朱棣現在對於道衍的態度絕對稱不上友好。在人前的時候還湊合,現在其它的武將都出去了,朱棣也不虛偽的端著了。
道衍也不在意朱棣的態度如何,而是直接說道:“殿下,剛才殿下說的不是全部吧。即使與謝成會合之後,局勢也不會太好。”
“幸好殿下已經派人掌控了山海關,不然關外的大軍從打進來,咱們就是四面受敵了。”
朱棣說道:“那你難道有什麼辦法不成?”
道衍說道:“首先,當然是在與謝成會合之後儘快平定保定等地,收攏當地的衛所。貧僧有幾個謀劃,……”
然後在道衍說完了自己的幾個謀劃之後,他接著說道:“第二,寧王手下有兀良哈三衛,並且兀良哈三衛不是一般的衛所兵,而是蒙古降人組成的衛所。”
“這些年兀良哈三衛修養聲息,實力不錯,可以拿出來上萬的大軍,這可都是勇猛的騎兵,得到了他們,殿下的實力就可以大增了。”
“何況,兀良哈三衛有大量的馬匹,這更能增加殿下的實力。而寧王殿下,不是貧僧說,有些天真,對付外敵固然是很厲害,但是殿下若是想要計賺了寧王殿下也容易。”
“還有第三,就是針對北平附近的幾個親王了。”
“北平身為九邊之一,附近的藩王很多。東北有寧王、遼王,西北有谷王,再西邊有代王、晉王。並且九邊最能打的部隊都在藩王手中。”
“這樣的情況下,殿下怎麼能不使用自己也身為藩王的事情,拉攏其它的藩王?”
“就算沒有藩王會跟隨殿下清君側,也可以擾亂朝廷,拖延朝廷大舉用兵的時日。”
朱棣明白道衍的意思,雖然他不覺得這回有太大的作用,只不過是再拖延一段時日,不過既然不會付出太多的代價,朱棣當然也會試一試的。
朱棣說道:“本王當然會試一試,不過,也就是拖延一段時日而已。”
道衍說道:“殿下,可不僅僅是拖延一段時日。河難的周王,是殿下的同胞兄弟,若是用好了這層身份,那麼殿下成功的機率又大了一些。”
========================================================
燕王右衛的孫紹在大軍從北平開拔的時候就覺得不對勁。山東的齊王造反,陛下怎麼會調動遠在北平的燕王大軍出動平叛?一是陛下恐怕會因為齊王造反疑慮其它的藩王,二是北平距離山東也不近,還不如調動河難或者江淮等兵平叛。
他的兒媳婦譚緯兒更是聽到這件事之後當場就斷言:‘這一定是燕王殿下要造反了!’
不過雖然譚緯兒分析的很有道理,可是孫紹還是不太敢相信。為了知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他這幾天一直想要找叔父孫巖問一問。孫巖不知道怎麼的,已經以傷病退休的他這次又重新出來當武將了。
不過這幾天一直在急行軍,他又不在孫巖的千戶,他也沒有什麼機會找孫巖說話。
今日雖然也是急行軍,但是朱棣這次沒有下令讓他們明日天不亮的時候就起來繼續行軍,這意味著他們可以多休息一段時間,所以孫紹也抽出了時間去找了孫巖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