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因為允熥的這道旨意,徐妙錦對於允熥的印象大好。不僅是她,京城的女子大多支援允熥的這道旨意。雖然她們的支援現在看來沒有多大作用。
允熥回到宮中,又囑咐了熙瑤一定不要讓纏足的女子進入皇宮。不過這一點還好做到,不是什麼為難的事情。纏足的人主要在北方。
允熥又吩咐羅貫中等文人編關於纏足的戲曲,就是要努力讓百姓不要纏足。
文官們對於允熥嚴查纏足的事情大多無感,但是對於允熥下令御史巡行天下很高興。巡行天下查官員有無違法之事當然是文官的事情,不可能交給武將,雖然主要查的肯定也是文官,但是這也是文官系統內部的自查;而查驗武將可就是文查武了。
允熥自然也知道這是文查武,但是他也沒辦法,武將也肯定會有違法亂紀的事情,並且也沒法單獨派出武將查武將是不是違法亂紀。允熥只能下發了補充命令:對於武將違紀的,因為文人無法代替武將之職,所以可以暫時拿下低階武將,但是暫時替代人員仍有其原上級任命。
從長期上看,允熥想要把都察院變成並非是文官的衙門,而是一個文武中間的衙門,這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過這很難,允熥也只能慢慢嘗試。
之後就是都察院嚴查在京官員。允熥等於是藉此掀起了一波對於官員的嚴打,無數官員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或落馬或貶官,一時間朝堂之上每天都可以見到新面孔,也有舊面孔消失不見。
這時很多官員才反應過來,允熥哪裡是在查纏足,分明是以此為由頭懲治官員。‘實在是太狡猾了。’無數人想著。
同時,主持修建軌道的白喜光進京。允熥囑咐了他一些事情,就又馬上讓他去滁州主持軌道的修建了。
在接見完了白喜光之後,允熥又想起了什麼,又派人把內官監的太監找來,對他說道:“你在安排人手,召集工匠,朕還要研究一種東西。”
內官監的太監說道:“陛下想要研究什麼?”
允熥說道:“熱氣球。”
熱氣球大概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發明,當時諸葛亮被司馬懿圍困在陽平,無法派兵求救。於是諸葛亮算準了風向,製造出了可以漂浮的紙燈籠,順利求的援兵脫險,這是世界上有記錄最早的熱氣球。後來多用起來傳遞軍事訊號。
允熥要研究的當然不是這種簡單的東西,他要研究的是能夠載人的熱氣球。熱氣球的原理簡單,但是實際上可不是很容易製造,尤其是其中的燃燒器和燃料,現在可沒有太合適的燃料。
不過知道這些困難的允熥倒是不會要求太過嚴格,但是必須要能夠至少載著一個人在空中漂浮一段時間才行,怎麼說也要達到歷史上最早載人熱氣球的水平。
內官監太監是聽允熥解釋了一會兒才明白什麼是熱氣球的,說道:“陛下,就是民間所說的孔明燈吧。”
允熥說道:“就是孔明燈。以後就都稱之為孔明燈吧。不過與孔明燈相比,要能夠載著人上去。”
內官監太監又小心翼翼的問了允熥對於孔明燈的具體要求,詳細記錄了下來,然後下去安排人手召集工匠研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