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自己平時與兄弟們也隨便了些,雖然處罰的時候從來都是從嚴處置,但是平時與他們都嬉笑不禁的。現在看來,平時與他們太過隨便不是什麼好事,以後收斂一些吧。”
是的,允其實是在向朱棣學習如何當一個上位者。朱元璋雖然很有威嚴,但是對待自己的子孫可是非常溺愛的,允可以從他身上學習如何對待大臣,但是對待宗室就不太好效仿了。
而朱棣身為現在大明宗室年紀最大的,又是史上有名的永樂大帝,對待其他宗室的態度允覺得很值得學習,所以這個月經常招待朱棣與其他親王、郡王在一起聚會,觀察朱棣怎麼做。並且允確實自己覺得受益匪淺。
第二天就是王妃朝見。這也沒什麼可說的,就是禮儀稍微變化了一點,拜見皇后也是一樣。
再過兩天,也就是出嫁三天以後,擱在皇太子就是宴請群臣命婦,但是親王卻和普通老百姓家一樣要回門。雖然名目不叫回門,但是實質上是一樣的。
之後允就得關心朱楹的封地問題了。之前朱元璋加封朱楹為安王,封地平涼,但是平涼這個地方雖然不算是內陸,靠近河套地區,但是西邊有慶王朱、東邊有代王朱桂看守河套的兩邊,中間允覺得不需要一個王爺來看守河套了。
肅王、慶王、代王、谷王、寧王允一時半會兒不會動的,這都是看守蒙古草原的王爺,在佛教寺廟遍佈草原之前不要輕動。並且寧王,允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實封。
寧王的管轄範圍從長城以北的熱河草原,向東北一直延伸到松花江流域,大寧城也在現在的內蒙赤峰一帶,是朱元璋所加封的所有王爺之中封地最深入草原的。同時朱權手底下的漢人比遼東還少,除了軍戶以外基本上沒有民戶,主要人口是兀良哈三衛的蒙古人,還有少量的女真人。
因為當地根本沒有民政衙門,所以寧王朱權即使在允收回了藩王治理民政的權力的現在,在自己的封地仍然是完全說一不二的人物。
允想:“就算不實封,也決不能撤銷寧王。草原地區難以推行農耕,必須有一個藩王親自坐鎮以讓兀良哈三衛的蒙古人一直是大明的看家狗,而不是兇惡的草原狼。至於是不是實封,看看佛教的推行情況吧。”
然後允發現自己跑題了,忙回過神來繼續思考朱楹的封地問題。
朱楹不是一個有本事的人,也沒有什麼野心,從允之前的試探中不像是想去海外開疆擴土的,只想在國內安安穩穩的過日子。
對於這樣的人,允也不會強迫去海外,至少現在不會,在中國之外的地方被視為蠻夷的時代,強迫宗親去海外等於是迫害,允不想留一個壞名聲。但是允也不能總留人家在京城。
想來想去的允想不到地方,最終暫時放棄了這件事情,拿起一旁的奏摺看了起來。
但是沒過多久,王喜跑進來小聲說道:“陛下,安王殿下派人來,說是想中午宴請陛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