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允熥又在這附近休息了一晚,然後於五月初七返回京城。
五月初八,這一天允熥來上朝。允熥剛剛到了朝堂之上,等在大殿內的官員就覺得不太對,反應慢的還沒有發現哪裡不對,反應快的已經反應過來:皇帝今日穿的衣服不太一樣。
允熥這一年來一直在為朱元璋服喪,所以一直穿的都是素色的衣服,即使是過年的時候也只是穿了藍色的衣服,沒有穿鮮豔的顏色;但是今天允熥卻穿了一身黃色的、最正式的朝服。
就在一些官員一愣神的時間,王喜宣佈早朝開始。
那些還沒有琢磨過來的大臣開始說事,但是注意到允熥穿著不一樣的大臣都在想著允熥這麼突然換了一身衣服,有點兒違背了自己說的要為朱元璋服喪三年的事情,到底是為了什麼。所以就連大家這些日子最愛吵吵的關於舉人名額問題的事情說的人都不多。
這件事情沒有幾個人說,那其實也沒有什麼事情了,不一會兒就都說完了。這時允熥站了起來,說道:“初五日是太祖皇帝的忌日,你們也都知道,你們中的大多數人還跟著朕去拜祭了太祖皇帝。”
“去年太祖皇帝過世的時候,朕十分傷心,雖然按照歷朝歷代的慣例皇帝可以以日易月,可是朕實在是太思念太祖皇帝了,所以決定按照古禮服喪二十七個月。”
這個時候中書舍人、兼任禮科副科長(給事中)、實際工作是主持重修《元史》的解縉說道:“陛下的孝行,感動天地,古之君子不能及。”拍了允熥一個馬屁。
不過雖然解縉是在拍馬屁,但是說的倒是不錯。自從漢代已來皇帝們都是一開始嘴上說要服喪二十七個月,但是在百官的勸說下最後都是以日易月,哪像允熥在百官的反覆勸說下還是拒絕了以日易月,堅持服喪。並且這一年已來也沒有聽說宮裡哪個嬪妃懷孕,看來允熥服喪還是很真誠的。所以百官雖然鄙視解縉的為人,但是大家到時承認允熥確實很孝順。
允熥微微笑了笑,繼續說道:“但是朕初五日晚上在孝陵附近休息的時候,太祖皇帝託夢給朕,說道:‘你又何必堅持服喪二十七個月,孝不孝順全在心中,與外邊表現成了什麼樣毫無關係。’”
“‘爺爺起於貧民,見過表面上十分孝順,但是背地裡在父母孝期內胡天海地絲毫不尊禮儀的人。可見孝不孝順與表面上的表現毫無關係。爺爺想來,這家人的父母恐怕更願意兒子只是服一年的喪,但是謹遵禮儀,也不願意兒子服喪三年,但是隻不過守禮幾天。’”
“‘所以你不必非要服喪三年,爺爺知道了你的孝心即可。你回去以後就除服吧,不必接著穿著素服、謹守孝裡了。’”
“朕聽了太祖皇帝託夢中所說的話,覺得很有道理,所以今日決定除服,出孝。”
百官們聽了,也沒什麼表示。這跟百官也沒什麼關係,還有部分人覺得這是允熥不耐煩還要繼續守孝一年多,所以故意編出來這麼一個故事。不過允熥已經守孝一年了,早超過了為皇帝規定的二十七日的守孝規定,所以大臣們也不會反對。
但是允熥好不容易編出了這麼一個故事,豈會只給自己出孝所用?
允熥接著說道:“朕覺得太祖皇帝所說的孝不孝順全在內心很對,並且當年孔聖人之所以提出三年孝的說法,是為了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當年的不易,給孩子三年時間還接受父母去世的訊息,並非是一定要讓孩子就必須為父母守喪三年。”
“所以朕決定,以後皇族的斬崔服,服喪一年即可。若是還沉浸在對父親去世的悲傷中而不可自拔,也不能虛耗光陰,空空渡過。卿等以為如何?”
大臣們對於允熥的這句話有些意外,不過幾個禮部和鴻臚寺等衙門的官員在思量了一會兒之後還是沒有人進諫反對允熥的話。
一方面是允熥說的話還是有道理的,另一方面是因為皇族本來就與其他家族不同,各地的藩王雖說服三年喪,但是其實在封地也一直在做事,根本沒有像孔子當年所要求的服喪禮節一樣在家悲傷此外什麼也不幹。所以禮部的官員覺得沒必要阻止。
於是這一條就在朝堂之上透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