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宗明天下> 第312章 舉賢令與開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12章 舉賢令與開始 (1 / 2)

接見完了楊載,允讓欽天監選定了黃道吉日,送楊載帶著出使的團隊出使滿者伯夷國去了,路上找了一個千戶的水師護送。 更新最快

送一個的使臣出行允就不會出面了,雖然大家都知道這個使臣乾的事情還比較重要,但是也不值得允親自出面送行。

允在楊載走了幾日之後不久,就釋出了《舉賢令》,送到了全國每一個縣城。

《舉賢令》的內容是:朕初登大寶,不勝惶恐,然知人才為治國第一要務,昔伊摯、傅出於賤人;管仲,桓公賊也,皆用之以興。遂下此舉賢令昭告天下文武百官,知民間有能治國用兵之人,舉之朝廷,勿有所遺。

允下得這個舉賢令自然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其中引用的一句話讓在京的文官十分不安,就是‘昔伊摯、傅出於賤人;管仲,桓公賊也,皆用之以興’這句話。

倒不是這句話多不好,其實這句話很好,只是這句話出自曹操的《唯才是舉令》。

曹操之所以一直不太得文人們的喜歡,除了他的兒子曹丕篡漢,還有某些朝代的貶抑以外,還有就是曹操的思想與文人不同,尤其是儒家不同。

儒家是主張德在才之上的,認為無德有才之人造成的危害比無德無才的人還要大,也反對無德之人為官。而曹操則是唯才是舉,自然不得文人們的喜歡。

從某種意義上講,儒家的道理沒有錯,比如一個軟骨頭的人當了邊關的鎮守將軍,敵軍打過來馬上就投降了,然後國家完蛋了。

但是問題是分辨一個人是不是有德是很難的,不遇到類似的事情是很難判斷一個人到底會怎樣的。不要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的人了,就是平時很有清名,對父母孝順的人也未必不會在某些特定的時候突然變得無德,或者暴露本性。

所以儒家的話有道理,但是不具備可執行性。

不管如何,允的《舉賢令》是下發了,而曹操《唯才是舉令》中儒家認為不合適的話允也沒有引用,文官只能接受了。

允很期待《舉賢令》會引來什麼樣的人才,特別是他指明瞭不管是文是武都成,所以期待那些武藝高強的人或者自認為能帶兵打仗的人,還有就是某些‘特異’人士。但是這個《舉賢令》差不多得兩個月以後大部分地區才會有反響,允也急不得。

倒是有件事情很著急。允為此又將張曉東叫進了京城。幸虧金山衛的駐地與京城很近,不然還麻煩了。

張曉東本人對於允又把他叫進京城有些摸不著頭腦,但是還是馬上趕到了京城。

允見到張曉東,也不廢話,讓他站起來之後就馬上道:“張卿,朕這次叫你進宮,是有件事情要與你。就是測量南洋各地的水文情況的事情。”

原來上次允召見張曉東,光顧著讓張曉東如何與滿者伯夷國打仗的指導思想了,忘了讓他偵測南洋各地的水文情況了。

這個水文情況是非常要緊的,比如一隻以航母為主力的艦隊,結果行駛到了一片經常有大風暴的地方被敵人截住打仗,不就壞菜了?要是提前知道,就可以在航路上避免。

還有水的流向,哪個季節的風向,水深,有無礁石,哪裡有島,島上有沒有淡水等等,這些情況都是非常要緊的。萬一哪裡疏忽了就有可能造成一場大禍。

允之所以讓張曉東率領著水師先出發,也是想著讓他們先熟悉一下當地附近海域的水文情況,防止被滿者伯夷國的水師陰了。

同時,允還要獲得整個南洋地區的水文情況,以便於日後進一步的在南洋地區活動,所以允的不是滿者伯夷國附近海域的情況,而是整個南洋的4。

允同時還道:“此外,朕已經決定水師艦隊分為兩隊,一路從琉球南下去呂宋,然後再去梭羅州,沿著梭羅州航行半圈,最後才到三佛齊。”

“另一路沿著海線到安南,從安南繼續南下至暹羅,再繼續南下至三佛齊。”

“這兩路上所有的國家,不論是否臣服我大明,都要偵查其情況,探知其人文地理,能探到什麼就探到什麼。”

“但是一定要記住,不要接受任何尚未臣服我大明的番國的朝貢請求。”

張曉東聽了這個話,心中一顫,但是並未話,答應道:“是,陛下。”

允又想起了什麼,道:“還有,要是到了三佛齊,有人曾經去過西洋(印度洋)的,在打完與滿者伯夷國的仗以後,派出船去西洋探查,看看能不能到達瑣裡或者西洋瑣裡。”瑣裡與西洋瑣裡是兩個來大明朝貢的藩國,自稱來自西洋,允根據記載判斷他們應該是在印度或者錫蘭島,想確定一下。

然後允又道:“若是找得到去過西洋的人,讓派出的船隊帶上一些珍貴的東西去,若是到了瑣裡或者西洋瑣裡就賞賜給他們,並且可以接著他們願意朝貢的使臣來大明。”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