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於是解釋了一番什麼瞄準裝備。工匠頭子恍然大悟的說道:“原來可以這樣!”但是馬上又疑惑的說道:“但是每次裝填的火藥都稍有不同,同樣的炮口方向打出去的位置不會是一樣的。”
允納悶了:這個時候連這一點都沒有解決?但是他還是心平氣和的說道:“那固定每次裝填的火藥量不就行了。事前將所有的火藥都分為一分一分的,保證同一種炮每一份的藥量都相同,用油紙或者竹筒裝好,等到打仗的時候不就可以保證與試炮時的同樣方向的位置一樣了嗎?”
“並且這還可以加快裝填火藥的速度。”
允提出的其實就是定裝火藥。即使是在火繩槍的時代,定裝火藥也是可以使用的。
這回不僅是工匠頭子,包括在場的其他人也都被允的想法所震驚了。在此之前東方還沒有這樣的,允是開了先河了,也大大提高了火炮的利用價值。
這樣一來,火炮的瞄準、射程等都可以提高,也避免了炮手臨陣之時因為緊張而火藥的裝填量多或者少,從而導致炸膛等發生的事情。
允沒有理會旁人的想法,繼續看著火槍。他把那些他基本確定沒有什麼發展前途的火槍種類都捨棄了,並且告知工匠頭子火槍同樣可以採用剛才他對於火炮說的那些方法,以提高火槍在戰場上的用處。
並且允確定了子彈、炮彈要統一製造。此時的子彈、炮彈還是隨意的手工製造的。手工製造允沒意見,但是規格要保證差不多吧。
允下令為每種火炮和火槍製造子彈、炮彈的標準規格,並且為每種火炮和火槍造了半球形的模具,所有的子彈、炮彈都要放入模具中驗收,差不多大小的才能驗收透過。
為了防止驗收不仔細的情況,允規定了每名驗收人員驗收的子彈、炮彈只供一隻部隊使用,如果這隻部隊的子彈、炮彈有了問題,那就是你驗收人員的責任,是要掉腦袋的。
早在很久之前,所有的火炮,製造它的工匠都要將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邊,萬一火炮有問題工匠是有責任的。大明也延續了這種做法,不過所謂賞罰分明,允規定只要每十門炮沒有一門有問題,就可以額外獎賞他六十貫寶鈔,也不少了。
然後允又問道:“大明的這些火炮、火槍使用的火藥,都是由什麼組成的?”
出乎允預料的是,工匠頭子說出來的組成部分竟然有二十多種東西,有的東西允都沒有聽說過。
允當然決定,除了那些專門用於發煙、發霧、發毒氣的配方之外,其餘正常的火炮和火槍的火藥配方全部改的只剩下一硝二磺三木炭。
然後允順勢想說出這三樣的最合適的配比。但是就在脫口而出之前,允想到了一個問題:作為一個之前從未接觸過火器的皇帝,他如何解釋自己的配比就是最合適的配比呢?這個配比是最合適的一實驗就能實驗出來的。
這與之前的那些可不一樣,那些還可以解釋為皇帝的興趣,底下人就算腹誹允外行指導內行也無所謂的。
但是這個可不一樣,這可是直接說出一個配比,完全不應該是他所能知道的。
允經過思想掙扎,最後還是決定:‘就說出來吧!反正自己是皇帝,只需要給出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即可,他們就算懷疑也影響不到自己。’
所以允說道:“以後配造火藥,按照硝石佔七成半,木炭佔一成半,硫磺佔一成來造。”然後允趕在工匠頭子說出什麼來之前,說道:“這是孤在一本書上看來的配方,書上說是最好的配方,你們試一試,然後告訴庭山是不是最好的配方。”
既然把最佳配比都說出來了,那麼顆粒火藥也說出來得了。允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他接著說道:“這本書上還有一種讓火藥從粉末變為一粒一粒的辦法。”
“將火藥搖的均勻之後,鋪在板子上,然後把糯米汁噴灑在上邊,注意一定要均勻。”
“然後搖動板子,這些火藥粉末就會自己沾在一起。再然後將它們陰乾就行了。”
“這樣一來,就可以減少火藥中較重的硫磺下沉,木炭浮在上邊的情況了。”並且還可以減少火藥受潮,並且威力也比粉狀火藥要強得多,是黑火藥時代的頂峰了。
工匠頭子雖然半信半疑,但是他一個工匠自然是不敢和大明的皇帝頂牛的,不要說他,就是內官監所有的宦官都不敢違背皇帝的命令。雖然工匠頭子不知道發號施令的是皇帝,只以為他是郡王,但是郡王他也得罪不起,所以他說道:“是,殿下。”一旁的庭山也說道:“是,殿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