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解縉回到董府,與下班回家的董倫說起今天的事情,稱讚允熥道:“陛下真是慧眼識人之人,當即任命我為《太祖實錄》的副總編,又許我以後總編《大明大典》、重修《元史》。”
董倫對於解縉受到重用十分高興,但是對於他還是有些擔心,說道:“解兄,你以後在皇城之中為官,可一定要注意。今日你不經陛下允許就擅自作文,這不合禮儀,並且極為不合適。”
“幸虧陛下大度不與你計較,要不然就憑你今日的一番動作,恐怕就會從此不被陛下重用了。”
“天下的善於作文的讀書人數不勝數,也不差你這一個。”
解縉不屑的說道:“其他人怎麼能與我相比!”
董倫聽了他的話,也不知道如何說了,只能看著以後幫他化解化解了。
解縉又說道:“不過今日我在宮中聽陛下吟起一首詞,頗為不錯,也不知是何人所填。”說著,把那首《陌上桑》背了一遍。
董倫說道:“果然不錯,道盡了落地讀書人的辛酸苦辣。聽起來不像是陛下假託他人所填,陛下又沒有考過科舉,是做不出這樣的詩詞的。”
解縉說道:“聽說是永平府、灤州一帶未中舉的秀才,等著陛下找到這人,我一定要和他切磋詩詞。”
===================================================
第二天是七月十二。禮部的官員擬定了七月十三日為吉日,讓藩王返回封地。允熥即使要逐步撤銷內地的藩王,也不能一下子都把他們拘在京城,得一步一步來,所以同意他們返回封地。特別是靖江王朱贊儀最為重要,需要返回桂林好好的與當地的土官打交道。
不過所有的年滿七歲未滿二十歲的小王子都被留在了京城,只有朱高熾以“回家看望剛出生的長子”為由允許返回封地,但是要求他等到朱瞻基年滿一週的時候回京。
允熥下午正在教導四個小孩繼續學習《三字經》的時候,王喜走進來說道:“陛下,燕王殿下求見。”
允熥略有詫異,但還是說道:“請四王叔進來。”然後對寶慶她們說道:“你們等一會兒,過會兒我就回來。”
寶慶等人點頭。
允熥本想到另外一個殿閣與朱棣說話,但是沒想到朱棣來的很快,允熥還沒有走出這個殿閣,朱棣就已經到了。
朱棣笑道:“陛下,臣來拜見陛下了。”然後跪下行禮。
允熥趕忙去扶,不過不出所料的,允熥扶不動朱棣,朱棣硬生生跪倒地上磕了個頭。
允熥說道:“四王叔這不是折殺我嘛!”
朱棣說道:“陛下為天子,如何承受不得!”
然後朱棣站起來以後,又和幾位小傢伙打招呼,四個小傢伙也回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