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允熥說道:“原御史,朕知聖學為正道,絕不會偏於釋道二教棄儒學於不顧的。”
“朕只不過是因為太祖皇帝頗為供奉釋道二教而與他們有所安排,以安太祖皇帝之在天之靈。”
然後允熥不等原質或者其他的人有什麼話說,馬上宣佈退朝,自己也很快的從後面走了,只留下滿臉無奈或者不甘的不少文臣。
但是允熥不能不處理政事,所以也不能不處理摺子。那些勸諫的摺子雖然可以留中不發,但是四輔官是不能不見的。
所以允熥雖然躲到了後宮,但是還是逃脫不了被進諫的命運。張溫和郭鎮沒有進諫,暴昭、陳性善、卓敬三人就在開始處理摺子之前也進諫起來。
允熥嘆了口氣,決定和三人說一部分實話。允熥說道:“三位愛卿,御史原質說‘釋教道教,不過愚民、愚婦信之爾’。這話不錯。但是全天下,不是愚民、愚婦的人能有多少?”
“全天下,能算得上是明理之人的,也就是在社學讀過書的人了,這些人才佔大明百姓的多少?其他的人,有多少不是愚民?”
“朕治理我大明,絕不會棄儒學,天下非有儒家治理不可!”允熥先給在場的幾個文臣吃個定心丸,然後繼續說道:“但是這些愚民,明不了理,極易被邪教所蠱惑,去年三秦的白蓮教造反不就是無知的愚民被邪教所蠱惑?”
“與其讓他們被邪教所蠱惑,不如讓他們信奉釋道兩家。”
“但是朕也絕不會建立什麼地上佛國或者道國的,治國必靠文武百官。”
允熥比較直接的亮出了自己想法,就看這幾名文官的屁股是坐在大明一邊,還是坐在儒家一邊了。
在場的三名文官又不傻,當然聽出了允熥的意思,所以三位文官馬上沉默了。他們雖然是文官、儒家信徒,但是現在當著大明的官,並且允熥對他們極為禮遇,雖然達不到諸葛亮的程度,也是結恩深厚了。
即使按照‘良禽擇木而棲’的標準,允熥如此重用他們,他們也沒理由不支援允熥。
所以三人中,陳性善長嘆一聲,回去接著幹活了。最為純粹的陳性善反而是最早解脫出來的。
然後卓敬又糾結一會兒,也回去幹活了。最後是暴昭,他躬身對允熥說道:“望陛下勿忘今日所言,勿棄聖學。”然後去幹活了。
允熥也吸了一口氣,他也很害怕的。
然後下午批答完了奏摺,就是召集所有的佛道高人的時間了。允熥在送五位官員出去之後,先把佛教的人都叫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