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松說道:“學生確實是有些想法。”
“噢?”允熥只是隨口一問,並不指望秦松能有什麼好辦法,但是聽到了他說有辦法的話,馬上接道:“你有什麼辦法?”
秦松說道:“學生在講武堂,我的校舍有一人楊聰是巴蜀都指揮使司的,也曾到雲南打仗。他說雲南夷人,無論醫術、排兵、詩文,百事皆遜於我大明之民,只不過依仗地形複雜,又氣候溼熱而已。”
“學生聽到了,覺得既然要讓他們聽話,接受教化,就得給些甜頭;但是不能是現在的賞賜,這根本無用,鬥米養恩,石米養仇,一旦以後賞賜少了,他們還會不聽話。”
“教化他們也不是讓他們把族裡的小孩子送到昆明學儒就有用的,他們回到了村寨,儒學對他們的生活毫無幫助,他們很快就會忘記。”
“學生認為,不如派讀過四書五經略懂儒學、醫術還不錯的郎中,到各個夷人村寨設立醫館。我大明醫術遠勝夷人,定然能讓他們驚歎。”
“然後他們一定想學醫術,這時各個醫館的郎中告訴他們:學醫需得學漢語、寫漢字,然後才能學到醫術;不然不通語言、不通文字,怎麼傳授?”
“這樣他們才會發自內心的想學漢字、漢語,然後傳授他們漢字、漢語方才有用。”
允熥一聽秦松的辦法就覺得靠譜。西南雖然有很多詭異的醫術、巫術什麼的,但是治病救人的醫術肯定是不如漢人的,派醫生到那邊去,雖然因為氣候不同可能有些病治不了,但是隻要能治好一些病,就可以了。他們就會學習,從而對他們漢化。反正比設立儒學強多了。
允熥覺得這個辦法頗有‘奇兵’的色彩,不走正道走歪道,但是很合自己的心意,讚歎道:“秦松你這個辦法不錯,甚和孤的想法,孤會在陛下面前提出並說出是你提出的計策的;孤不會貪圖臣下的功勞為己有。”
誰想秦松說道:“殿下千萬不要在陛下的面前提我,學生當一幕僚足以,並不期望獲得陛下的讚賞。”
允熥一時高興,忘了秦松不愛出風頭的事情。他也知道逼迫無益,所以說道:“孤知道了。”
然後允熥留秦松吃晚飯。秦松對什麼都好奇,在講武堂就向其他學生打聽各地風情,允熥有現代知識為底,二人天南海北的聊居然沒有冷場。
吃完飯了允熥打發秦松回府。本來想送一送的,但是覺得太誇張了就算了。
第二天,允熥去老朱的乾清宮議事。允熥的婚禮正在籌備,就算是快過年了也在籌備,老朱隔三差五的就叫允熥去商量大婚的事情。
大婚的事情商量完了,允熥對老朱說道:“爺爺,孫兒有政事要說。”
老朱說道:“噢?你又有什麼事情?”
允熥說道:“十八叔明年不是就要去雲南就封了嘛,昨天孫兒去岷王府上,和王叔聊起了這個事情。”
“之後孫兒回到文華殿,與東宮官談起時,有一人提出了一個辦法,孫兒覺得非常好。”
老朱問道:“什麼辦法?”
允熥回道:“是這樣的,我大明的醫術多在當地夷人之上,……,如此就可讓當地人用漢字、說漢語;特別是當地不少村寨根本沒有文字,透過這個方法讓他們使用漢字更加容易。”
老朱喜悅地道:“這個辦法好,以奇取之,又潤物細無聲。聽起來很像是你的想法,真的是你的屬官想出來的?”
允熥笑道:“爺爺這次課猜錯了,確實是孫兒的屬官想出來的。就是那個叫做秦松的人想到的。我也感覺和我的想法很像。”
老朱說道:“這人和你看來甚是相合,那爺爺就放心了。”
允熥打岔說道:“爺爺說這個幹什麼,孫兒還什麼都不懂,得靠著爺爺呢。”
老朱笑起來,沒有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