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沒有聽過‘南宋’一詞,但是他馬上明白了這個詞的意思。老朱因為重實務而輕虛名,對於這些思想不涉及大明的事情沒有人提出就不會去想的,只是下意識的接受看到過的說法。
現在老朱聽了允熥的話,覺得也還算有道理,因此說道:“那我大明以後就以曹魏為三國正統好了。”
想了想,他又說道:“說起來,前元倒是對於三國中誰是正統沒有區分,蒙人阿魯威的《折桂令》中對於三家是不分伯仲。”(注2)
允熥恰好讀過這首元曲,說道:“蒙人大多粗鄙,這阿魯威算得上是蒙人中少有的有文采的人了,尤其這首《折桂令》: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非常不錯。”
老朱又與允熥閒聊幾句,突然說道:“你對於仿古封國此事可是真心?”說完,目光灼灼的盯著允熥。
允熥毫不遲疑,馬上說道:“爺爺,孫兒確實是真心。”
老朱說道:“自古雄才大略之君,自始皇已來,均是追求唯我獨尊,包括爺爺我。爺爺觀你也是甚為獨斷之人,為何你可以這樣?”老朱剛才沒從允熥的眼睛裡看出任何作偽的地方,所以認為允熥是真心。
允熥也確實是真心。當然,這並不是允熥就想分權,要是能大一統,誰想分權?但是現在的技術手段太差了,沒有火車,沒有蒸汽機船,沒有電報,根本沒辦法統治太大的地盤。但是允熥又想讓華夏人佔據全球。
允熥也說不清楚為什麼一定要佔據全球,這麼大的地方,自己又統治不過來。窩在東方這片地方,自己有生之年根本沒有人能對付的了自己,嚐遍東方美食,睡遍東方美女,遊遍東方美景,美美的過一輩子不是更好?
為何要改革,要擴張,即累還不被時人理解。“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就這麼待一輩子不是很好嘛。
面對老朱的話,允熥一時間陷入了自我困惑當中。
在老朱看來,允熥是聽完他的問題後就呆在了原地,滿臉的困惑。他不禁有些慌亂,小聲對李進忠說道:“快讓太醫院的所有高明的太醫全過來。”李金忠忙手忙腳亂的走出去叫太醫。
允熥慢慢的回過神來,並找到了理由。他雖然相信“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但是也不希望自己死後兒子們馬上開始自相殘殺起來;不管是西漢景帝時‘七國之亂’這樣的殘殺,還是康熙朝所謂的‘九龍奪嫡’這樣的殘殺都不希望出現。
同時他也不希望兒孫被像養豬那樣養著,或者明明很有本事卻不得不韜光養晦,裝瘋賣傻。
想要避免兒孫自相殘殺或裝瘋賣傻的辦法,只有把兒孫中所有有本事的一個留在本土繼位,其他的統統打發到從中原很難夠著的地方去,才能避免。
第二,雖然因為自己現在是皇族,衣食享受都比前世的屌絲生活強的多,但是他還是懷念前世的許多東西:他懷念水泥的馬路,現在的道路真是受夠了;他懷念方便又明亮的電燈,現在的蠟燭真是受夠了;他懷念家庭轎車,現在的馬車真是受夠了。
他還懷念很多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雖然轎車什麼的他搞不出來,但是他可以弄出一些東西來,讓自己的生活更方便,更美好。就算是發電站他弄不出來,手搖式發電機還弄不出來!
所以自己要擴張,要改革,要搞發明,也是為了自己的生活,同時也讓華夏人遍佈全球,統治全球的大部分地區。雖然在自己生前會被文人痛罵,但是幾百年以後的人們都會感謝自己的,也算是留下了身後名。
=======================================================
注1:與周、漢、晉不同,因為宋代不存在明顯的斷代,高宗趙構和徽宗是親父子,趙宋的政權也沒有崩潰重建的過程,所以此時還沒有南宋、北宋的區別,統稱趙宋。其實從稱呼也能看出來,周代、兩漢、兩晉都是叫做西周東周,西漢東漢,西晉東晉,只有宋代叫做北宋南宋,很明顯這是現代的史學家區分的。
注2:阿魯威的《折桂令詠史》全曲: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更驚起南陽臥龍,便成名八陣圖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
阿魯威和納蘭容若是我認為其他民族少有的善寫漢文詩詞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