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她像小孩子似的擺弄幾下,說道:“這個的樣式就是我們桐城縣的,那個是潛山的樣式,這裡和我們桐城的有細微的差別,外地人根本看不出來……”
她又說了幾句話,意識到自己失態了,忙住口說道:“對不住殿下,我睹物思鄉,一不小心失態了,還請殿下見諒。”
允熥回道:“不妨事。”允熥之前瞭解過李側妃的家庭情況,她家原本很窮,在她當上太子側妃之後得了些賞,家境也一天天在變好;但是她一個哥哥藉著她的名頭在外面張揚,被老朱知道後處死,李側妃也受到責罰,之後她的家裡人就不和她聯絡了。
她生的又是個女兒,生怕影響了孩子的以後,從不派宦官出宮,所以她已經有十年未見到過家鄉的事物了,有所失態也正常。
不過李側妃自己還是感覺比較尷尬,忙轉移話題:“殿下之前說的和英兒有干係的事情是什麼?”
允熥也轉移到正事:“是這樣的,昀英今年年紀也不小了,我聽說之前父王還在世的時候就和娘娘商討過昀英的婚事,可有此事?”
李側妃聽到他說道這個,已經知道允熥要說什麼了,忙回道:“是有此事。”昀英忙掩面出門。
允熥知道昀英感到尷尬,也不追問,說道:“昀英也大了,就算是為了父王守孝,但是不妨礙先定下人來。我是來問問娘娘的意思,是想要什麼樣的人家?皇爺爺和我說起來我也好答覆,不至於讓昀英和一個不喜歡的人家過一輩子。”
李側妃很高興,因為允熥來徵詢她的意見,而不是和老朱商量了就直接定下來,說明她是真的和昀英感情好。她斟酌半晌,才回道:“如果可以,請不要把文英賜婚給勳貴世家,找一家本分的文官家裡最好;要不開平王府也可。”
允熥理解她的顧慮,老朱殺得大將太多了,指不定在允熥繼位、老朱去世之前還要再殺一波,她可不想女兒變成寡婦。
但是允熥作為一個準皇帝,想得多些,並且能更加把握老朱的心思:老朱一向是把公主嫁給手下大將,這不是允熥能改變的;特別是明知允熥有可能實行分封的情況下,更不可能了。
所以允熥說道:“娘娘,這皇爺爺的想法,我是沒法改變的,只能是能大概說幾句;並且,這時候皇爺爺定下的郡馬人選,一定是甚和皇爺爺心思,不會有事的人。”他隱約記得看過的《明史》裡邊朱標的長女嫁給了耿炳文的兒子,所以有此一說。
李側妃也是激動過頭了,清醒過來,知道除非老朱在幾個月內去世,否則昀英的夫君人選一定是老朱來定,允熥只能是提提意見。並且允熥說的也有道理:這時賜婚的人家一定是給允熥籠絡人來的,不會有事。
然後允熥又說道:“娘娘何不問問昀英的意見,是喜歡什麼樣的?這將來過日子是她的事情,總還是自己喜歡的好。我和昀英是親兄妹,也不用避諱什麼。”他畢竟是有現代思維,覺得婚姻大事,應該問問本人的意見。
李側妃也覺得是正理,忙回道:“那我回頭問問英兒的意思,改天再告知殿下。”
李側妃應該是關心則亂,這可是送客的話,她這就說出來了。不過允熥也不計較,並且他確實該走了,於是起身說道:“那娘娘忙,我先走了。”
李側妃這時也發現自己說錯話了。但是事已至此,也只能送客了。起身又謙讓幾句,把允熥送到春和殿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