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世,傅青雲極其迷念武俠小說,常常神遊於江湖俠客的世界中,不能自拔。天賜奇緣,讓他得到“大光明經”,雖不知其究竟有何玄妙,但這篇符文來得蹊蹺離奇,絕不簡單。
傅青雲觀其經義和圖示,揣測這極有可能是一篇高深的修煉法門。傅青雲深知懷璧其罪的道理,不敢外洩。
每晚上床之後,傅青雲都細細揣摩。那篇符文一時不明其理,就將心思放到了幾幅圖文上。
符文下一共七幅圖,這幾幅圖早已深深映入他的腦海。他試著從第一幅圖開始,按照劉秀傳授的入靜、觀想之法去觀想圖中那朵金色玉蓮。
劉秀所授讀書人養浩然正氣之法,雖然粗淺,卻幫傅青雲開啟了一扇通往武道世界的門,讓傅青雲明白了修煉內氣的一些基本常識。
傅青雲歷經數劫兩世為人,心性沉靜異於常人,打坐、入靜上手極快。
他沒有名師教導,僅僅從劉秀哪裡學到了一些粗淺的養氣和觀想之法。靠著自己摸索領悟,短短數月,已能快速做到心湖波瀾不驚,達到深寂的入定狀態,絕非易事。
常人打坐,心中雜念紛呈,要想摸到入定的門徑,非得三五載功夫不可。而傅青雲是經歷過大磨難、大生死的人,精神意志在生死大劫中得到洗滌,心性較常人要沉靜、堅韌得多,所以很快就能排除心中雜念。而林正君活潑好動,他雖然也跟著劉秀練習了入定功夫,比起傅青雲來,就差得遠了。
傅青雲每次打坐入靜後,腦海都一片空明,讓人渾身放鬆,神清意舒。但只要一觀想玉蓮,念頭立時如陷入泥潭,僵住不動;精神如被捲入黑洞之中,被抽取一空。堅持不了多久,精神就極度疲乏,如一天一夜沒有合過眼。
他又試著按後面幾幅圖去導引,身體卻無任何反應。一連試探數日,都是如此。
傅青雲心中暗暗忖度:“這些圖文委實神奇,現在只有觀想第一幅圖‘觀蓮’身體有反應,其他圖都毫無反應,那應該是需要循序漸進,一幅圖一幅圖的練。”
如此,傅青雲每晚上床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打坐入靜,耐著性子觀想那朵金色玉蓮。
但觀想玉蓮,卻與劉秀所授養氣之法迥異。只要一觀想金色玉蓮,整個人就如陷進深不見底的黑洞之中,念頭僵住,精神倦怠得讓人發狂,恨不得立馬放棄重返自由身。
但傅青雲知道,這篇符文來得玄妙,絕不簡單,要想練成,沒有恆心毅力絕對不行。所以即使每次觀想都讓他倦怠得發狂,他仍努力堅持,不曾懈怠。
日復一日,如此匆匆數月,天氣已變得異常炎熱。林叔照常跟隨商隊買東賣西,只是所營之物已變成不會變質的糧食、布帛之類貨物。
傅青雲白天教授林正君識文習字,夜晚堅持觀想金色玉蓮。數月來,修煉沒有任何進境。每次觀想玉蓮後,除了精神特別倦怠、特別難受外,沒有任何可見的效果。
但他從未想過放棄,仍堅持如一,心中不急不躁,力行不怠。
唯一的收穫是,經過幾個月的摸索,入定越發嫻熟容易,心湖甫定,很快就能達到入靜的狀態。
這日,林叔又遠出走商,夜幕降臨,兄弟倆各自早早回房休息。傅青雲盤膝床上,收攝心神,待心神澄靜之後,再次觀想第一幅圖中的金色玉蓮。
他眼簾輕闔,保持心中寧和,波瀾不起,心湖一片澄靜,努力剋制精盡力竭的疲憊感。
呼吸漸漸變緩,氣息漸漸變勻變長,如絲如縷,又綿綿不斷,如玄龜瞑目靜寂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