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剛剛亮開,李將軍率著大隊人馬繼續前行。下了大崗嶺,山勢越是低緩,道路變得寬闊,兩邊逐漸可見成片的村舍院落。
傅青雲和楚文景仍然躺在擔架之上,宋婉彤跟在擔架身側,見兩人臉色好轉很多,不禁又驚又喜。
這一夜,傅青雲反覆引虛空靈氣療傷,累了就修煉“觀蓮”。別人必須好生休息才能恢復精力,而他入靜“觀蓮”的效果卻勝過了睡覺休息。
傅青雲側頭望向道路兩側,見路邊院落多是斷壁殘垣,人煙稀少,一片悽風慘雨景象。官道上不時有難民走過,拖兒帶母、哭天喊地,見到義軍隊伍,無不遠遠驚惶躲避。
見一雙雙無助的眼睛遠遠望來,傅青雲心裡隱隱作痛,心中暗暗生起為民請命,救民於水火 的激昂情懷來。
“哎,這些鄉民,先是被官兵盤剝,又被義軍亂民打劫,見到帶刀帶槍的,都若驚弓之鳥。”李將軍嘆息道。
“戰爭,最受苦的,還是老百姓。”楚文景感嘆道:“這兩年未出山,雖對山外情況有所耳聞,卻沒料到悽慘至此。”
李將軍切齒道:“最可恨的,有的義軍名為匡扶漢室,實為悍匪,四處搶劫,殘害鄉民,害民猶甚莽政!”
“王副將!”李將軍喝令道。
“末將在!”一年輕將官出列。
李將軍道:“清點物資,看還有多少口糧!”
“末將領命!”年輕將官領命清點完物資,回道:“將軍,還有四袋口糧,已經不足一頓飯了。”
“留足傷兵的口糧,其餘的全部分發給沿途難民。”李將軍命令道:“傳令下去,讓大家勒緊腰帶,回營再吃飯。”
“末將遵命!”年輕將官領命而去,將口糧一一散發給沿途難民。難民感激涕零,無不駐足歡送,不時有青年加入義軍隊伍,和父母妻兒道別。
看著義軍隊伍越走越長,楚文景欣喜道:“李將軍真是仁義之師啊,仁人義士競相來投!”
“這只是按兩位大將軍的訓教行事。”李將軍哈哈大笑道:“劉將軍舉事之時,就訂立行動綱領,以匡扶漢室為宗旨,以萬民福祉為根本,要求眾將約束隊伍,嚴明軍紀,於民秋毫不犯。”
宋婉彤讚歎道:“兩位劉大將軍真是大好人。”
李將軍嘿嘿笑道:“劉將軍常說,這還是青雲兄弟教的呢,說只要順應民心,民心自然歸附。兩位將軍常常唸叨青雲兄弟,說青雲兄弟是再世蕭何、張良,要是青雲在,定可逆轉如今的不利局面。”
“李將軍過獎了,我哪有什麼智謀良計,只是多讀了幾本破書,照搬故人的罷了。”傅青雲謙虛道。
又行了半日,走進雲龍谷。雲龍谷山勢平緩,海拔最高處不過六七百米,多為丘陵桑田,兩邊的人煙漸漸密集。
“這邊就是唐子鄉地界了,我們漢軍現在就紮營於此。”李將軍大刀指著平緩的丘陵道:“你們看看,是不是另有一番景象?”
傅青雲從擔架下來,蹣跚著走到路邊,舉目眺望。只見雲龍谷中,平緩低矮的丘陵上,佃農正忙碌著收玉米、紅薯;桑田間,金黃的稻子沉甸甸的墜著穀穗,即將到了收割的時節。遠處房舍,坍塌的牆垣已重新修補,屋頂加蓋了新的茅草,炊煙裊裊,與一路行來荒涼悽愴的景象大不相同。
“真是一副安居樂業的景象呀!”楚文景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