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快,誰就是名醫。
俄國外科醫生皮羅果夫,三分鐘鋸斷大腿,半分鐘切去**。法國名醫拉里,24小時做了200例截肢手術。
說句難聽點的,殺豬都沒這速度。
可想而知,當時的手術已經粗糙到了什麼地步。
至於說術後至死率,就更不用說了,手術本身比病痛更加危險。
有一個笑話,可以最直觀的體現手術的危險性。
話說,英國有一位名醫叫羅伯特.李斯頓,手術又狠又快,素有“李斯頓飛刀”的美譽。
正是這位飛刀手,創下一臺手術死亡率300%的世界記錄,至今無人打破。
他不但乾死了病人,自己的助手,還有一個買票圍觀的吃瓜群眾,也因這臺手術而喪命。
......
以上這些,對於後世人來說,聽起來簡直不可思議,甚至無法接受。
想來沒人願意在理髮店裡用剃鬚刀片做手術,更沒有人願意被滾油澆進肚子裡,或者成為李斯頓飛刀的刀下亡魂。
但是,這就是現實。
正是無數臺堪稱蠻荒的手術,使得醫者不斷地攝取經驗,進而總結出一套完整的消毒、止血、麻醉的規範操作,成為後世手術治療的三大要素
也正是無數名死在手術檯上的病人,讓手術治療成為現代醫學挽救生命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對於王勝來說,趙維對他的要求其實不高,開個頭,打下一個基礎。
死人是一定的,不死人就成神話了。但是別白死,也別全治死。
起碼要在死人的過程中總結經驗,也起碼活那麼幾個,否則這條路就被堵死了。
其實,選擇讓王勝專攻腸癰,除了趙維對闌尾炎有所瞭解,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這個年代,急性闌尾炎的致死率幾乎就是百分之百,無解。
所以,病人明知必死的情況下,也容易讓王勝來死馬當活馬醫。
否則,單是在活人身上動刀子取肉這一點,就是個大難題。就算百分百能救活,也沒人願意挨這第一刀。
......
——————
王勝沒有讓趙維失望,自打那天進了義莊之後,幾乎就住在死人堆裡了。每天與死人為伴,潛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