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王勝眼神鋥亮,恢復神醫神術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歘歘歘,運刀如飛,三下五除二,一首死屍的肚皮就被掀開了......(省略一萬字)
看的趙維又想吐,這哪是醫學解剖,王勝這完全是按剁活人來的。
可是,趙維也沒多說什麼,什麼事兒都需要一個過程,這才只是剛剛開始。
第一具屍體,王勝看的是腸子。可能第二具,他就會把肋骨鋸下來,看看底下的心肝到底什麼樣。
等到某一天,他可能又開始關心面板組織倒底有幾層,是什麼樣的。
西醫的解剖學也是這麼一點點走過來的,而且王勝的起點可高多了,還有趙維給他花錢買屍體。
殊不知,兩百年後,解剖學之父安德烈·維薩里那才叫慘,只能偷偷摸摸的研究。一根人骨得藏在懷裡揣進城,為了解剖一具屍體,甚至要帶著學生去盜墓。
......
說到這裡,有人可能會覺得,西醫或者說現代醫學的那一套理論,能被中醫所接受嗎?甚至中醫根本就不知道原理,能完全復刻嗎?
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中醫的根本,與其說是陰陽五行的君臣相輔的一套玄學,不如說是一套經驗科學。
陰陽五行,只是中醫學用來貼合文化的解釋,而不是中醫的根源。
那中醫的根源是什麼呢?
是經驗。
什麼草藥能治什麼病,什麼表象對應什麼病症,什麼穴位有什麼用處,這是華夏醫者用幾千年的實踐,代代相傳而來的一套經驗結論。
可是,西方對科學的定義光有結論是不行的,科學需要過程,需要原理,也需要證偽。
所以,在西方文化勢大的後世,中醫一度被貶低到連科學都算不上,甚至是一無是處。
而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
未必。
中醫注重結論。結論是對的,可受時代和技術的制約,卻沒法追求原理和過程。
難道就不用嗎?
換而言之,胖大海就能治嗓子疼,板藍根就能清熱解毒利咽。中醫給不了科學的道理,但它就是有效。
甚至現在很多所謂科學上還解釋不了的中醫藥方,它還是有效。
就比如,趙維曾在後世看過一箇中醫名家的訪談,老先生說,他年輕的時候,看到一張方子裡用浮麥,覺得這不合理。
把麥子倒到水盆裡,浮上來的那些就叫浮麥。這東西和沒浮上來的有什麼區別?成分上沒有任何不同,都是澱粉。
可是,方子把浮麥去掉,就一點用處都沒有。加上浮麥,立杆見影。
再比如,紅糖和白糖。用科學來說,成分也一樣,甚至可能都是一根甘蔗裡提煉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