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拋杆長兩丈五,一端放置石彈、雷火彈,另一端綁有40根拽繩,每繩長四丈。
發射時,要70人拽繩甩動拋杆把石彈丟擲去,最大射程50步(70米),發射的石丸重量12斤。
再看回回砲。
回回砲拋杆的尾端用配重箱代替了拽繩,內放數百斤重物。
拋杆前端,由拋繩來承載石彈,砲座左右另設絞盤,聯結拋竿頂端。
戰時,砲卒只要轉動絞盤就可把拋杆壓下來,裝填石彈。斷開絞盤與拋杆的繩索連線,尾部的配重便會重力下落,帶動拋杆把石彈甩出去。
不但大大節省人力,而且最大可發150斤重的巨石,射程更是宋砲的數倍。
當年元軍攻打襄陽,正是回回砲逞威,轟怕了呂文煥。
砲石飛射城垣,聲如雷霆,連譙樓都能一砲轟塌,落地亦可砸深七尺。
這是蒙古人的大殺器,更是他們橫掃天下的依仗。因為別人沒有,乃是當世最具威力的武器。
這就好像,你只能看著我轟你,你卻拿我一點辦法都沒有。
至於突烈忽兒身邊的這些回回砲,更是最新出品的高階貨。
元朝的兩大制砲匠師阿老瓦丁和亦思馬因,在新砲之上結合了更多的“先進技術”,採用的插銷機括設計,使得回回砲可以拆卸組裝,便於運輸和佈置。
而且,還在配重上下了工夫,使用可變式的配重箱,用增減配重的方式來實現射程的可控,精度大大提升。
突烈忽兒將這等殺器拿出來,是打算把趙維轟殺在這兩江匯流之地了。
......
——————
而另一邊,趙維還在納悶兒呢,“不太對啊?這也忒容易了點吧?”
元軍不可能在釣魚城回到宋人手裡的情況下,於水道不設防,除非阿難答想把重慶也拱手讓給趙維。
那麼...唯一的可能就是:人家早知道你要來,這是請君入甕呢!
“壞了!”想到這裡,趙維一聲嘆息,“大意了!”
王立其實也發現有些詭異,一聽趙維之言,“哪裡大意了?”
趙維道:“咱們釣魚城拿回來的太容易,以至於忽略了一個致命因素。”
王立臉色更是難看,“忽略了什麼?”
“元人把釣魚城軍隊都撤走了,會不留雙眼睛嗎!?”
“!!!”
王立瞬間被點醒,猛一拍額頭,“確是大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