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比相公們更激動的,是董老三,還有恩陽百姓,這樣的普通人。
一路之上,喊叫之聲就沒停過。
“文天祥入蜀嘍!張大帥回來殺韃子嘍!!”
沿江呼喝,聲聞甚遠。
如果趙維能於高空俯視江面,就會發現,在他們這隊雜舟之後,陸陸續續有民舟聽到江上的呼喊,陸續下水,開始追隨船隊而來。
就像螞蟻成隊聚攏一般,沿江直下。
等到行至渠江與嘉陵江的交匯處,距離釣魚城只有十里之時,慕名而來的百姓已經有不下萬人。
而且,隨著舟船駛入更寬闊的嘉陵江,更多的合川百姓開始向江上聚攏。
兩岸徒步追逐船隊的,更是密密麻麻。
眾人暗自咋舌,如果說昨天淶灘之民只是可窺一斑,那現在大夥才真真切切感受到,張珏於巴蜀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
在讚許張珏守民有道的同時,眾人也是多看了趙維兩眼.。
寧王這次救張珏入蜀的決定,看來並非湊巧,乃是當下最優之舉。
只是,人聚的越多,相公們也是越擔憂。
這一百里就聚攏萬人之眾,要是等訊息徹底傳出去,還不知道多少人來投呢,釣魚城真養活得了?
正想著,江面於前方急轉一個大彎。
待船隊轉過去,就見眼前一座巍峨城池聳立於江岸之上。
釣魚城,到了!
......
————————
釣魚城地處合州東北十里,扼守涪江、渠江與嘉陵江,三江匯流之處。
高空俯瞰,涪江自西北奔騰而下,渠江則由東北而來,兩江互為夾角,匯入正北向南的的嘉陵江。
有如一把三叉戟,將大地分割數塊。
而嘉陵江彙集兩江之後,似乎不急向南,而是在合州城東來了一個180度的急轉彎,復北而流十餘里,即將撞上渠江之時,再轉復南。
如此一來,便形成了一個“幾”字型的河洲半島,三面環水,只一面有狹窄地勢與大陸相連。
釣魚城所在的釣魚山,便被這三江環抱的地勢所包圍。
船隊初見釣魚城,乃是在北,遠遠看去,巍峨山巔,有隱約城牆顯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