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奪一個與本王看看?”
“好啊,大都的事一了,維就去四川,你敢接嗎?”
“!!!”阿難答突然發現,趙維好像不是在開玩笑。
眉頭緊皺,“你...你真的要去四川?”
趙維咧嘴一笑,“你我一見如故,做個鄰居豈不美哉?”
“......”
阿難答第一反應,他騙人的!
“巴蜀進去容易,想出來可就難了。”
“殿下巴不得我不出來吧?”
阿難答,“你太天真了!若敢入巴蜀,我定讓你有去無回。”
“哈哈哈!”趙維大笑起身,“維是說笑的,殿下不必認真。”
說完向阿難答一拱手,“時辰不早,維告辭了。”
阿難答送至廳外,看著趙維的背影,心說:他是騙人的,他一定是騙人的!哪個出了大都不得往海上跑,去巴蜀幹什麼?
騙人的,騙人的......
......
————————
最近,大都朝堂議的最多的只有兩件事:
一是,東瀛諸務。
這一點無可厚非,四島新歸,需要處理的雜務甚多。
另一個,則是湖廣、江浙、福建、東瀛四行省的王相認命了。
最為微妙的,尤屬東瀛。
其位之爭,主要集中在史權、王積翁和留夢炎身上。
不得不說,元朝之初,對漢臣還是比較優待的。只看三位備選,便知都是漢人。
當然,也有蒙古貴族和色目人覬覦此位。
但是,忽必烈考慮再三,決定還是派漢人去比較合適。
一來,漢臣都是書生,頂多鼓搗出點陰謀詭計之類的小手段,出不了大事。
畢竟東瀛離中原甚遠嘛,萬一誰弄出點么蛾子,都來不及反應。
二來則是,東瀛偏向中原文化,無論官民都親近漢人。所以派漢臣前往,也是考慮到東瀛本地百姓的因素。
放眼朝堂,有這個資格且無它務的漢臣,也就這麼三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