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聽到白寧遠這沒頭沒腦的話,那些店長們頓時都有些不明所以,不知道白寧遠到底是賣的什麼藥。
到了第二天,形勢不但沒有好轉的跡象,似乎變得有些愈演愈烈了起來。
首先是琅琊當地的小報上,幾乎所有的頭版上,都無一例外的用醒目的大字,報道著美味鴨的安全問題。
不過琅琊本地並沒有什麼主流媒體,所以他們能夠起到的影響,也是十分的有限,真正讓事件如同滾雪球一般發酵起來的,還是《魯東半島報》的報道。
在網路還未完全普及的2004年,報紙、電視依舊是資訊傳播的主流渠道,而琴島市發行的《魯東半島報》,卻是魯東半島地區最有影響力的報紙之一,價格便宜,新聞時效性強,有著很深的閱讀性,發行量除了琴島本地之外,還覆蓋了整個魯東半島地區。
雖然以琅琊地區的新聞來說,並沒有刊登在頭版,但是《魯東半島報》依舊是用C版面的末版詳細的報道了這件事,不但配發了美味鴨總店被打砸的畫面,還有對美味鴨所在片區的琅琊食藥監察機構的負責人進行了採訪,同時還有美味鴨此次檢疫報告的擷取部分。
受到報道的影響,不止是琅琊本地的美味鴨分店,其他周邊城市的分店,頓時也是受到了波及,雖然沒有像琅琊這邊一樣,被人圍堵著聲討,但是銷售額卻是出現了斷崖式的下跌,不足平日的兩成,變得門可羅雀。
《魯東半島報》報道一出,頓時整個琅琊都沸騰了,在當地丟臉也就罷了,居然訊息都傳到整個魯東省了,簡直就是給琅琊抹黑啊。
不止是琅琊人民變得無比憤怒,就連琅琊市政府,也是開始對這件事重視了起來。
2002年,因為琅琊當地的死豬肉事件上了央視的《焦點訪談》,頓時將琅琊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對於琅琊的外貿及肉食加工產業,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這兩年,好不容易才稍稍緩和一些,所以對於這些關乎食品的事件,琅琊市政府格外的敏感。
8月26日下午,琅琊市政府宣佈成立調查組,調查美味鴨檢疫不合格及違規使用新增劑一事。
一個小小的滷鴨店,卻一下子成為了整個琅琊目光聚焦的焦點。
一天的營業時間結束後,美味鴨各個店的店長臉上,幾乎都帶著同樣的蒼白。
除去被打砸的總店和尚未開業的旗艦店,美味鴨六家店,當日總營業額為……0!
這是從來都沒有出現過的情況,哪怕是美味鴨剛開業的第一天,營業額也不止這些!
相反,周圍真香鴨的生意,卻是一副爆滿的情況,三家店的銷售額,突破了一萬八千元,接近了他們所能夠接待的極限。
兩相對比,冷暖自知……
今日第二更,求收藏,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