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經周折,終於到達了和田,因為天色已晚,三人便找賓館住了下來。
林文準備去加買路和田玉交易市場,那裡是目前和田市最大的和田籽玉、山料、山流水交易場所,料子非常多。這個市場只有每星期五、星期日開市兩天,彙集了整個和田地區各個採玉礦點的人、挖玉點的人、玉石商販及一些和田玉極品收藏愛好者拿著玉石前來交易。明天是星期天,剛好是開市的日期,只是因為時間差的原因,要中午十二點才開市,到晚上六點就結束。
早有耳聞南疆的環境和特點,到了這裡才真切地感受到,到處都是維族人,林文當然不會去招惹他們。為了避免麻煩,陳東也不知道聯絡的誰,找來了一位維族中年人,由他和這裡人進行交涉,倒是省了很多事。
在那位叫庫爾的維族兄弟帶領下,林文來到加買路和田玉交易市場時,這裡已經是人山人海,至少有四五千人。因為一週只有兩天的交易時間,很多人都是早早地趕了過來。
田玉籽料,是和田玉碎塊經過雨水雪水沖刷流入河裡,隨河流流入水中,和田玉山流水原石經過玉龍喀什河幾百甚至上萬年的沖刷,就形成了和田玉籽料。和田玉籽料有羊脂白玉、白玉、青白玉、青玉、黃玉、糖玉、碧玉、墨玉、青花等等。
山流水料,是原生玉礦石經風化崩落,並經洪水沖刷搬運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玉石的稜角稍有磨圓,距原生礦較近,表面較光滑。山流水料是介於山料和籽料之間品質的玉石,往往只滾到半山腰並未進入河床。它們經受一定程度的風化、磨蝕,但程度不及子玉,故玉質也大多介於山料玉與子玉之間。山流水料一般塊度較小,表面有不定向的風蝕痕跡,玉質非常細膩溫潤,油性極佳,並且硬度比和田籽料還要高。
和田玉山料,沒有風化面表皮的或風化層很薄的玉石原料,從礦山露頭或掌子面上開採的原生礦石,又稱山玉、碴子玉,是產於新疆地區雪山上的原生玉礦。
籽料的可賭性不是很大,大多已經露出玉肉,有的甚至是明料,而且籽料大多體積不大,這類原石對於林文來說,沒什麼吸引力,因為不能最大程度發揮鷹瞳的效能,還是那類表象不是很好,但裡面玉的質量非常好的那種,才會為林文帶來最大的效益。
林文在庫爾的陪同下,不停地看著擺在木桌上大小不一的料子,看了半個多小時,只出手了一次,買了兩塊比拳頭還要小的籽料,因為這兩塊籽料裡面,是貨真價實的羊脂玉,算得上是撿了個小漏。
林文還是收購了3塊山水料,塊頭都不是很大。如果照這樣購買的話,這次新疆之行肯定白來了,不會有什麼收穫。
林文看到一家比較大的鋪子,擺的料子也很多,有幾塊料子裡面玉的質地非常好,解開了絕對大漲。林文讓庫爾去跟賣家交涉,避免那位維族老闆漫天要價,自己可不想耽誤時間。在庫爾的幫助下,老闆的態度也很友好,林文於是開始挑選,老闆見林文看都不看料子就選了6塊,而且這6塊山料體積都很大,最小的也將近二百斤,還好,老闆喊完價,林文還是狠狠地砍了一刀價,這6塊料子也就是自己能夠看透裡面的玉,如果賣給別人這個價,還真沒有幾個人敢賭的,所以林文還起價來也是毫不留情。
經過幾次努力地解釋,最終老闆還是把價格讓了下來。
這幾塊料子大,又太重,暫時拿不走,庫爾找了當地一家運輸公司把貨先拉走存起來。
看了三個多小時,林文總算是買了十幾塊料子,料子也基本看得差不多了,或許這次是林文賭石以來收穫最少的一次。
正當林文有些灰心的時候,他無意間看到了一個店面後面有一塊大石頭,這塊石頭肯定有三噸重,甚至還要多,灰白的石頭稜角分明,表面還有一些蜂孔,怎麼看這塊石頭都不像是原石。
林文習慣性地透視了一下後,一下子把他驚得楞在了原地,透視過石頭表皮之後,一股清涼的感覺,讓他渾身每個毛孔都舒服得張開了,那純淨的白,和翡翠的感覺完全不同,這裡面的玉雖然達不到羊脂玉,但絕對是上品的白玉,更重要的是,裡面的玉肉塊頭太大了,幾乎佔整個料子的四分之三,那得有兩噸呀,這麼大的一塊白玉,說什麼也要拿下,夠自己兩個店幾年用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