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發現沉船,剩下的事情就簡單了,因為這夥人可不是什麼考古專家,需要保護性打撈,他們是選擇性加暴力性打撈,只挑有價值的!
這艘沉船沒有上次那條宋代沉船儲存的好,或許是深度不夠?還是水流侵襲?或是船本身的工藝不過關?這就不得而知了!
林文其實看得很清楚,這艘船體打撈上來也沒什麼價值。
他看了看雷達掃描和機器人探測的影象後,果斷決定,只打撈船內有價值的東西,沒用的不要!
因為沉船的位置只有五六十米,丁沖決定先派兩個人潛下去,畢竟人下去後,情況掌握的更準確……
打撈這一船的東西,用了整整三天時間,這還是放下去潛水員,已經夠算是夠快的了。
從海底撈出來這麼多東西,最高興的莫過於小林峰,他拿著幾樣瓷器,似乎很新奇!
能夠出水的,只有一些瓷器和金銀銅器,至於絲織品、茶葉之類的東西,早已分解流失。
從這條船上打撈出四千多件瓷器,也算得上是收穫頗豐了,林文看著這些瓷器,初步可以斷定,這確實是一條明代的沉船!
明代瓷器裝飾手法已從元以前的刻、劃、印、塑等轉為彩繪為主要手法。繪畫紋飾的內容更加複雜多樣,植物、動物、文字、山水、人物、花鳥、魚及蟲等無不入畫。早期以寫意畫為主,畫風自由、奔放、灑脫。
在青花瓷發展的基礎上,明代的彩瓷發展也有一個新的飛躍。明代彩瓷逐漸盛行,除了彩料和彩繪技術方面的原因之外,更主要地應歸功於白瓷質量的提高。明代釉上彩常見的顏色有紅、黃、綠、藍、黑、紫等,最具代表性的為“成化鬥彩”,鬥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結合的一種彩瓷工藝。
打撈出來的瓷器造型略顯豐滿,渾厚,器型線條柔和,圓潤,給人以質樸,莊重之感。胎體厚重,釉面釉質肥厚,滋潤。青花瓷器中,大多皆為青白色,這就是俗稱的“亮青釉”。
林文也是下了不少功夫來研究瓷器,雖然離專業水平還有很大差距,但很多瓷器也能夠說出個一二三。他對宋元明清的瓷器知識,都進行了大量補課,所以看到這裡,心裡便有數了。
再看那瓷器的的紋飾,主要有山水、人物、花鳥、走獸等,畫面豪放而瀟灑,筆意酐暢而純熟,構圖疏簡而高古。大件器物,器足多為砂底,常有塌底,粘砂,跳 刀痕,器足形狀有直圈足,平削圈足,壁型圈足,高足等眾多形狀。
讓林文倍感興奮的,是這批瓷器中,竟然有上百件官窯款識!這官窯和民窯其實相差也並不是太多,官窯用料更精細、做工更精美,而民窯的做工也已經非常高超,而且器物形狀不受拘泥,千奇百態,花樣繁多。
雖然官窯和民窯在藝術價值上各有千秋,但官窯物件的價格,卻明顯要高出許多。
看著這些物件,擺件、生活器具以及書房用筆,樣式繁雜,從而可以說明,這非常有可能是一艘商船。
商船也好,官船也罷,管它是什麼船,有好東西就行!
潛水員把最後一批瓷器運到船上後,林文粗略算了一下,四千件多件的瓷器和金銀器,損壞的程度比較大,儲存完好的,還不到一半,剩下的大多有殘缺。即使這樣,也已經是收穫巨大了。
晚上,林文在船上搞了一個小會餐,慶祝一下旗開得勝,打撈成功,但酒的數量,還是要控制的,安全警衛是必須的,在公海之上,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