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狂魔(千古狠君):
“那是肯定的!”
“一個王朝的經濟該怎麼走,一半是取決於這個王朝基礎的生產力,另一方面就要取決於王朝的宏觀經濟政策。”
“生產力那是客觀因素,受到時代,科技,文化,等等客觀因素的制約。”
“但是宏觀經濟政策那是可以主動調控的。”
“所以一個王朝的經濟是否好,大機率還是要取決於經濟政策!”
“如果經濟政策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那就會迎來一波經濟迅猛的爆發期。”
“如果王朝的經濟政策在不斷制約生產力的發展,那隻會迎來經濟的停滯或者倒退,造成大量的經濟問題。”
“李隆基之所以成了吃不飽的天子,之後更是為了財富,把罪惡的手伸向了底層百姓,那就在於他找了一群完全不懂經濟的人,幫他制定宏觀經濟政策。”
“一群外行制定規則,那怎麼可能有好的結果呢?”
……………………
李隆基此刻就不服了,我這麼差勁嗎?
長生殿主李三郎:
“這都是在胡說八道,李隆基之所以經濟不行,那全是武則天時期留下的爛攤子。”
“從武則天時期開始,逃戶的人數越來越多,這才致使李隆基時期收不上稅。”
“這就是因為武則天破壞了均田制。”
李隆基此刻毫不猶豫的把鍋甩給了武則天。
可是他還沒有來得及洋洋得意,崇禎的下一句話,直接就讓李隆基懵逼了。
……………………
自掛東南枝:
“不對呀。”
“很多人吹開元盛世的時候,不就是說開元時期生產力大爆炸,商業極度繁榮,這才使均田制走向了末路。”
“而很多人脫離了農業生產,從事專業的手工業,更有甚者,進行商業經營。”
“當時,更出現了專業的金融機構櫃房。”
“這才迎來了開元盛世嗎?”
“如果不是有大量的逃戶脫離了農業生產,轉而尋求利潤更高的商業,唐朝也不可能有這樣的繁盛啊!”
“難道,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