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命跑則是抱著抱樂觀但很現實的態度:人家有本事把我們的科技發展鎖死,就靠這些飛船,根本不可能敵得過對方。用這些方法來逃跑,是保住卡迪藍文明最好的方式。
溫斯頓想到了博士的話,一定要走出去看看,宇宙大著呢,一定很震撼人心。
他站在了逃跑派這一邊。
兩個派系差點又引發了一次世界大戰,最後在外星人還距離三光年距離,即將抵達時,兩個派系相互妥協。
逃命派拿到了V1號,精心挑選了各行各業的頂尖人物,以及體檢後身體健康的平民百姓,準備出逃,溫斯頓是其中一員。
其他飛船被抵抗派所拿到,剩下的資源又臨時建造了很多戰艦。
V1號離開的同時,三萬艘戰艦浩浩蕩蕩離開了卡迪藍星,準備狙擊遠道而來的“客人”。
溫斯頓到現在,對那次狙擊戰都記憶猶新。
三萬戰艦對付對方五千先鋒軍,看起來差距懸殊,卡迪藍星戰艦數量優勢巨大。
但是!
毫無道理可言。
已經逃離了的溫斯頓,藉助望遠鏡看到了那一幕。
只用了一秒鐘,卡迪藍文明的飛船就被一團鐳射所融化。
對方,取得了勝利。
毫無道理可言的滅絕。
所幸的是,就如資料終端所言“這些抱著黑暗叢林法則不放的文明,都是相對低階文明”。滅了卡迪藍星的那個A文明,並沒有餘力繼續追擊V1號。
溫斯頓和幾億倖存者們,成為了卡迪藍文明最後的火種。
溫斯頓開始進行各項研發,他用模擬生態圈將飛船內部構成了一個迴圈結構,儘可能節約資源。而V1號也關閉了所有飛行引擎,靠著慣性定律在宇宙中飄蕩,也就平時躲避隕石什麼的,會暫時開啟飛行引擎。
資源告急!
十幾年後,溫斯頓發現V1號的資源,頂多能再持續幾百年。
可笑的新元首,卻覺得這樣挺好。
如果這樣下去,卡迪藍文明註定滅絕。
溫斯頓又開始想辦法,唯一的辦法就是找一顆宜居星球,佔領這顆宜居星球。
可這很困難。
為了不冒風險,不可能去那些還沒有生命,看似“宜居星球”的星球。必須找一個已經繁衍出生命體的低階文明,這個文明不能高科技,否則卡迪藍文明打不過。
這個困難程度很高很高。
新元首開始宣傳“艦文明”的學說,告訴大眾,待在飛船上苟且是最安全的,還欺騙大眾,資源完全夠用。看來首腦已經完全放棄了尋找宜居星球這條路子。
溫斯頓覺著責任落到了自己的肩上,他改造了這艘採集船,出來尋找宜居星球。
顯然,這個時候溫斯頓忘了博士對他說的話,他想著征服新的文明,而不再對宇宙抱有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