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知識走進民間,最早追溯到元至元十一年,也就是南宋鹹淳十年。
當時的元朝已經建國,佔領了華夏大部分疆域。
他們對曆法知之甚少,但是很清楚曆法的重要性。大到農民種地,每年日期編序,小到祭祀拜神,都需要曆法統計。
因為他們不講曆法視為只有皇室才能掌握的知識,開始大肆招生。
他們將司天監與回回司天臺合併為一,並於次年招收生員入臺學習。後又置設太史院,與司天臺並立,觀象頒置太史院,司天臺僅教授生員,成為天文學校。
元朝入主中原,是對華夏文化的一次摧毀,唯獨在天文地理方面,在這個時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到了明朝之後,這項知識又被封存了起來,不再廣泛傳播。
趙匡胤是被趙德昭畫的大餅誘惑,現在對趙德昭格外支援,換一個政權穩定的皇帝,絕對不會受趙德昭的蠱惑。
精密地圖,火槍,工業,千年國祚,一日數千裡的火車,上萬裡的飛機,趙匡胤的世界觀已經被趙德昭給徹底破壞了。
雖然現在趙德昭拿出來的只有水車和火槍製造的工序,可是鑌鐵刀是明確擺在趙匡胤的面前的。
那些圖紙是擺在趙匡胤的面前的,而且非常合理,現在的木匠,鐵匠,也能做的出來。
投入不高,回報卻超乎想象,這個時候,趙匡胤又如何能控制住自己呢?
但是對趙光義來說,一切遠期的承諾都是虛幻的,可是現在的風險是存在的。
“二哥兒,三叔知道你是為振興我大宋,可是,若讓其他將領懂得了曆法,就能另外拉攏一支軍隊自立,這時連名正言順都是現成的。”
更深層的東西又不能透露給趙光義,他思想太固執,趙德昭費盡口舌說不服他。
而且,趙光義不是私心,一心為了趙家,也不能強硬對待。
哪怕背地裡想要搞死他,但是表面工作,表面態度,趙德昭會做的更到位。
所以,只能放大招了,問道:“三叔,你可知道這天下有多大?”
趙光義道:“天下共分九州,我中原位於天下之中……”
趙德昭搖頭笑了起來,向著孟寬說道:“紙來……”
趙匡胤和韓重贇也很有興趣,兩人下了羅漢床,站在旁邊觀看。
一疊沒有裁剪的紙,被送到了他們兩人之間的案几上,趙德昭從懷裡掏出了一截鉛筆,然後筆落紙上,很快就用線條畫出了一張世界地圖。
雖然簡略,卻也將七大洲,四大洋都標註的明明白白。
而只佔據了黃河流域的宋朝,在整個地圖上面,連百分之一都不到。
這還不算完,因為趙德昭又畫出了一張太陽,地球,月亮的宏觀圖,並一一標註了出來。
三人都不是無知之人,但是看到趙德昭畫出來的星空地圖,都有些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