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時,也就是後世的下午三點,趙匡胤親自送趙德昭登上了一匹白馬。
“啟程。”他一聲令下,立刻箏樂聲響,以嗩吶為首的吹奏樂團,以琵琶為首的撥絃樂團,立即扭起了大秧歌一樣的舞步,開始出發。
趙德昭在以王承衍,魏咸信為首的數十文士的簇擁下,騎著白馬跟在樂團後面。
他胸系紅綢花,臉上塗了一臉脂粉,還頂著兩個大菊花,浩浩蕩蕩地出了東宮。
這副形象,別提有多喪了,可卻是這個時代的特色。
今日是文娶,這幫文士就是為了應付各種文學刁難的。
比如要作一首詩,唱一首曲,這種事都要他們應付。
跟在他們身後的,是一臺前後兩進的十六抬大轎子,這種轎子也是這個時代最大的肩輿。
在這個時期,轎子可不是誰都能坐的,不僅普通人不能坐,就是堂堂的丞相,也不能坐。
百姓除了娶親的新娘子,死人後的棺材,任何人都不能以人為駕。
如果宰相年老體弱,騎不了馬,萬一被馬騎了怎麼辦?那就由皇帝下恩旨,特許宰相坐轎。
但這種恩旨在北宋時期是很少下的,因為還能坐車。
一直到南宋時期的趙構,當時國都已經搬到南方了,當地不僅缺馬,缺牛,街道還狹窄。
在當時的條件下,趙構放開了對肩輿的控制允許大臣坐轎子,後來逐漸百姓也能坐了。
如今的肩輿,只有皇帝和妃子們能坐,基本上都還是在皇宮裡。
因為皇宮裡面門檻多,臺階多,車行不便,主要以肩輿代步。
不過趙匡胤是武學宗師,喜歡自己走路,皇宮裡面妃子雖然有十幾個,卻地位不高,所以如今的皇宮裡面,也沒有坐轎子的。
圍在轎子周圍的是一群誰也不敢惹的老孃們,她們以燕國長公主為首,都跟趙德昭沾親帶故,最低也是某指揮使夫人,就是趙匡胤也不敢招惹她們。
她們一個個也打扮的像要在縣城舞臺表演的廣場舞大媽,妖里妖氣,每個人的臉上都有半斤粉。
然後在白色油漆臉外面,還畫了短眉毛,櫻桃小嘴,晚上看到能嚇死人。
一出東宮,看熱鬧的百姓們就興奮地向她們聚集,特別是小孩子,一個個都圍了上去。
因為她們每個人的臂彎裡都有一個籃子,分別裝著銅錢,點心,飴糖,沿途撒一路。
這個時代的百姓子女哪有吃零食的習慣啊,哪怕就是一塊糖,恐怕許多孩子都沒有吃過。
每一次她們撒糖,撒點心,小孩子們就跟過年一樣。
還沒有到東城,就有幾百孩子跟在後面了。
趙德昭一開始出來還有些不自在,覺得太丟人,但是後來發覺人們根本不關注他,也逐漸放鬆了下來。
開封府內城並不大,東西寬只有三點五公里,南北長也只有四點五公里左右,東宮幾乎位於正中間,往哪個方向走,基本上不會超過兩公里。
王氏就在東北城,權貴的街坊,直線距離也就一公里。
但是娶親來去不能走一條路,所以去的時候,故意繞了一段路,將直路留給回來的時候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