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大宋新帝國> 第一零八章 起步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零八章 起步 (2 / 3)

就好比後世的美國剛有原子彈的時候,雖然原子彈很牛,可是他們沒有飛機能把原子彈送到蘇聯人的頭上,也只能作為威懾武器。

給他們再多的火藥,他們不能把炮彈送到宋軍的陣營,又有什麼用呢?

故意引誘其他國家將注意力放在巨型炸彈上,等宋朝的火槍造出來,他們才知道,原來自己的研究方向錯了。

將他們有限的火藥耗費在錯誤的方向,消耗他們的資源,比隱瞞著火藥的存在更加有效。

沒有系統地掌握科學知識,一味模仿,會走更多的彎路。

所以趙匡胤看到趙德昭的信,才會由衷地說他長大了。

漢京府,江濱工坊。

從送走了各地的官員之後,趙德昭用了兩天的時間拜訪當地世家,然後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這裡。

在明朝的時候,他一開始不懂工業,只是用自己淺薄的見識,引導下屬進行研究。

結果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才將初級工業佈局完成,走了許多彎路。

特別是一開始不懂化工,許多計劃都施展不開,花了幾十年,才逐漸走上正軌。

可是現在,他已經有了經驗,知道如何進行工業佈局,避免了走彎路。

工業發展的基礎是材料,其次才是工序與創新。

再好的想法,沒有基礎材料的基礎,也都是空中樓閣。

歷史上,電燈的設想提出了幾十年,從金屬燈絲到竹炭燈絲,又回到鎢絲,就是材料工藝的進化路程。

現在最基礎的工業化,需要大型水車的帶動,普通的水車帶不動車床,帶不動壓鑄機。

而大型水車的運轉,最基礎的就是軸承,沒有軸承的輪軸,自身就要耗費大量的動能,堅硬的鐵軸,幾天時間也就損壞了。

而軸承的加工,又需要堅固的軸承鋼,以及完善的加工工藝。

如何進行有效地統籌,將所有的技術力量集中在這個方向,必須要由趙德昭來指導。

砂輪廠在明朝的時候,就是在技術跟不上的時候,才進行佈局的。

但是這一世,砂輪廠是最先建設的工廠,除了各種材質,大小不一,顆粒粗細不一的鐵砂砂輪,還有專門為磨槍管的細砂輪棒。

除了砂輪,還有高錳酸鉀的化學材料,也是一開始就進行研發的。

趙德昭負責工序,裴格安負責進行化學試驗,得到急需的材料。

一開始不能進行工業生產,有一個實驗室,就能進行研究。

只需要幾公斤的高錳酸鉀,就能與硫化物產生氧氣。

一個特製的雙氣小型高溫鍊鋼爐,能透過上下吹氧,將爐溫提高了兩千度左右。

這個溫度,就能徹底融化鐵水和鋼水,錳的熔點只有一千二百多度,鉻的熔點也不用兩千度,這個時候,就能獲得錳鋼合金,高碳軸承鋼。

整整半個月的時間,趙德昭與裴格安兩個人就在鐵器坊這裡,進行各種礦石的提煉,進行融合,得到合金鋼。

十幾桶各種動植物油,被兩人進行各種淬火,退火工藝,研究最合適的配方消耗一空。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