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大宋新帝國> 第一零二章 無工不強 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零二章 無工不強 上 (4 / 4)

話裡點明瞭趙德昭來漢京,就是要發展工業,強國興民。

“無農不穩,無工不強,無商不富”這個道理人人都懂,漢代時候,人們就提出了這個概念。

司馬遷在貨殖列傳裡面,就對農工商虞的重要性進行詳細的說明和劃分,鼓勵百姓做工,經商,開發礦產。

可惜的是異族入侵,佛教興盛,對百姓進行了屠殺和軟化。

等到隋唐時候國家強盛起來了,儒家興旺,儒家恨不得人人都是傻子,都在家裡種幾畝地,一輩子不出門。

只有這樣,才便於管理,至於富不富,強不強無所謂,皇帝的位置穩定就好了。

宋朝民風開放,工商興盛,有著良好的工商基礎,可是內有儒教壓制,外有強敵窺伺,最終社會基礎化為零。

進入元朝,社會一下子倒退了八百年不止,幾乎是又變成奴隸社會。

這可不是後世資訊化的社會,一批讀書人殺光,工匠殺光,許多工藝就斷絕了。

來到這個時代,發展工業,提高生產力,就是趙德昭的主要目的。

至於那些外敵,其實根本不被趙德昭放在眼裡。

宋朝有了火槍火炮,其他人還拿著一砍就斷的鏽刀,何懼之有?

不打下一片大大的江山,就對不起他來這個時代。

趙德昭的告百官書唸完,就進行下一個程式,由各位已經開工的工匠代表,彙報採用新技術的產量。

裴家代表鐵器營進行了彙報,當百官聽聞如今已經啟用的四座高爐,每天可以出鋼兩爐,一爐五千斤的時候,那些官員無不眼熱地望著那幾座高爐。

後世一爐鋼就有五千噸,現在一爐只有兩噸半,可是,這也遠遠超過了這個時代的生產能力。

按照這個產量,十座高爐都啟用,一天就能出鋼兩萬五千斤,一年就有千萬斤。

一萬噸的產量,不過是後世隨便一個小鋼鐵廠一天的產量,可是在這個時代,卻突破了極限。

這對任何一個官員來說都格外震驚,可是,這還只是開始。

想要並沒有鐵礦,今後的馬鞍山鐵礦,內蒙鐵礦,才是趙德昭真正想要開發的鐵礦。

藉助鐵礦的開發,銅礦,金礦的開發,將大宋的版圖一點點擴大。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