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八百多年的歷史,有一半的時間,都是以襄陽為中心發展。
“其後世這裡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也讓這個得天獨道之地一直沒有能得到發展。可即便如此,歷朝歷代襄陽依舊是繁華之地。
唐設開元十五道,山南東道就是其一,治所襄陽。南平抵擋我大宋,也是以襄陽為首,襄陽破,南平不到兩年就滅於我大宋。
此地漢江穿腹,土地肥沃,河道縱橫,實乃一等一的魚米之鄉。屬下在襄陽為官三年有餘,此地繁華尤勝中原。
可留守此次前來,非為農,而為工,屬下對工無知,故此不敢胡言亂語,擾了留守大計。”
老滑頭,說了半天,看似說了很多,自己一點意見都沒有。
不過,他現在已經有些改變主意了,想要留下這個老滑頭。
趙匡胤為了扶持他,派來了王溥,沈義倫,盧多遜。
王溥任漢京府尹,盧多遜任兵曹,沈義倫任轉運使,兵馬都部署,除了王溥是民政,剩下兩員大將都是軍職。
軍政上,目前留了一個觀察使的空缺,不讓人礙了趙德昭的事。
在民政上,其實也故意留下了不少大缺,比如文散官最高等級的開府儀同三司。
按照宋初的配置,一個州府,特別是像山南東道這樣一個比一個省還要大的區域,肯定要有一個這樣的文官位置配置。
這個官職可以監督軍事,但是軍事不能干預他。
趙匡胤還在尋找得力官員,他不想讓王溥擔任這個官,但是趙德昭覺得蔡令性也可以勝任。
當然,不會如此輕易給他,要好好再觀察一番。
開府儀同三司這個散官位在明朝就取消了,但是在宋代還是很牛的,權力很大。
趙德昭舉目望去,只見遠處的河堤兩岸都有無數密密麻麻的人群還在壘土造堤,問道:“蔡刺史,如今呼叫了多少勞役?”
“秋冬之際就開始呼叫百姓,如今已經是第二批,共計十萬人。”
“農忙之前,工程可能完成?”
“可。”
“河堤可是按照要求施工?”
“按照工部圖紙,沒有一絲偷工減料。屬下以為,漢江襄陽段水穩,如此大工程,勞民傷財。”
趙德昭望了一眼蔡令性,知道這個老滑頭是在試探自己。
他笑了笑問道:“為何?”
“漢江上游平穩,丹江湖為漢江調節水量,一直到中游都比較穩定。屬下閱覽襄陽志,襄陽千年來只水淹過四次,樊城水淹多一點,卻也不到十次,與幾乎每年都被淹的開封府完全不同。
如今開封府的黃河大堤都沒有如此高的標準,可是襄陽卻修建底寬十五米,上寬五米的河堤,實乃勞民傷財。”
趙德昭哈哈笑了起來,看著襄陽城越來越近的北門,搖頭道:“今日暫且不談這個,過兩日,你就知道為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