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趙德昭也沒有讓他們失望,雖然才十五歲,可是身體高大強壯,比大部分人高出一頭。
他的相貌稱不上多英俊,卻英武不凡,氣勢凜人。
官員與百姓都是一拜一叩,隨即起身,數千百姓代表,一個個都是激動無比,許多老人都忍不住哭泣。
趙德昭向劉小點了點頭,他立即高聲疾呼:“皇子德昭初至襄陽,待了解民情民意,必為襄陽百姓主持公道,秉公持正。”
被他安排好一字排開的內侍們變成了傳聲筒,一個個高聲疾呼,將訊息傳了下去。
待眾人平息,聽到了這句話,劉小又道:“三日後,皇子將於節度使府開宴款待襄陽父老,凡年過七旬者,皆可自由做客,上下官員不得無故阻礙。”
這句話繼續被傳了下去,劉小又道:“屆時,皇子將於昭明臺頒佈告襄陽書,施恩百姓……”
襄陽百姓立即又跪拜了下去。“謝皇子……”
施恩令並不鮮見,自漢朝時起,分封諸王到了當地,都會先施恩,後搜刮。
特別是唐代,皇子們到了分封地,一直都習慣拉攏民心。
你不拉攏,打仗的時候都沒有百姓願意幫你。
趙德昭到了襄陽要拉攏民心,必要的施恩也不可少。
讓百姓嚐到了好處,今後跟他一條心,這襄陽就成了他的老巢,根據地。
本來為這次的抵達,兵馬司準備了一匹白馬,可是這匹馬水土不服,如今不能乘坐。
佟亮他們急躁躁地又連忙換了一匹紅馬,牽到了趙德昭身前。
趙德昭翻身上馬,在烏壓壓的一片人群中,顯得鶴立雞群。
襄陽刺史蔡令性親自為趙德昭牽馬,進入了襄陽北門。
後世的襄陽北街是最繁華所在,也是全國著名的仿古商業街之一。
不過在這個時代,這裡卻是百姓禁地。
北門一直是襄陽的主要守城門,這裡沒有甕城,卻又兩個兵營駐紮,再向南,是達官貴人宅院所在。
不過今日,街道兩邊都是襄陽百姓,就連平日難得出門的大姑娘,小媳婦,今日也都在家人的陪伴下迎接皇子駕臨。
所有人都步行,只有趙德昭一人騎了高頭大馬,一身紅衣,配以紅馬,顯得格外顯眼。
蔡令性牽著馬一路向南,行進了大約八百米,前方十字路口的中心,就是巍峨的昭明臺。
在幾乎所有的房子都不超過十米的時代,三十多米高的昭明臺,顯得格外高大。
趙德昭在後世見過昭明臺,不過那是後來重修的昭明臺,因為位於十字路口阻礙交通,後世的昭明臺向北挪了兩百米。
現在的昭明臺,卻是整個襄陽內城的中心點。
昭明臺與節度使府南門之間有一個廣場,新修了門楣的節度使府門口廣場上,聚集了數千百姓。
眾多百姓見到趙德昭,就激動地流淚,主動跪拜了下去。
趙德昭繃著臉,沒有笑,卻也算不上嚴肅,不停地跟百姓揮手。
皇權時代,皇室成員,就是百姓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