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工坊不鍊鐵,都是從南陽運了生鐵過來,在這裡直接鍊鋼。
光是鐵匠,這裡就有五百人,加上學徒,勞役,快有五千人了。
這還有幾座窯沒有點火,要是都點火了,一萬人也打不住。
裴家在萬山腳下的匠戶營分了一座最大的院子,每個月的收入,比過去一年的收入還高。
還因為大姐的關係,父親當了主事,雖然他這個主事只管技術,但是每個人對他們都很客氣。
以前一個不入品的差役都能對他們父子大呼小叫,現在四五品的員外郎,都捧著他們。
這都是大姐帶來的榮耀啊!
車駕沿著鐵器坊裡面的道路,直接來到了江邊。
這裡江邊的河堤被重新修建,不僅加寬,加高,還在河堤與江邊這裡,修建了一個幾里長的平臺。
平臺每隔一段距離,都有一個木製棧橋,深入江面。如今已經架起了十幾座水車。
裴格安在幾個護衛的保護下,來到了一排青磚修葺的房子前面,一根從江面上伸出來的鐵棒,在飛快地轉著,一直通到了屋內。
鐵棒的一頭連線著水車那裡,另一頭,直接連線上了一臺木製的臺子。
如今還沒有造出標準的車床,磨床,一切從簡。先依靠這些簡易的裝置,造出合乎標準的配件,才能組裝真正的機器。
有了標準的機器,才能將產品規範化,規模化。
裴甲和幾個官員正圍著磨床商議著什麼,看到裴格安過來,紛紛行禮。
即便瞧不起她,也不敢瞧不起她身後的徐永昌與禁軍護衛。
裴格安湊到了磨床旁邊看了一圈,連連搖頭。
現在軸承沒有造出來,固定只能靠銅套圈,然後配件磨損嚴重,搖搖晃晃,精密度很差。
從砂輪廠那裡拿過來的圓形砂輪被裝在上面,標準的圓形砂輪,在轉動的時候,搖擺就超過了兩毫米。
這樣的磨床,要技師依靠經驗打磨配件才可以。
技師拿過來了一根傳動杆,這根傳動杆是將鋼水燒到半融,然後壓鑄出來的,上面有一排毛刺。
湊近了砂輪,然後就發出了刺耳的磨擦聲,前面冒出了一片火花。
雖然搖晃的厲害,但是技師掌握了搖晃的規律之後,很快就將這根傳動杆打磨光滑。
一圈人都笑了起來,總算是不負聖命。
“爹爹,車床和磨床這邊暫時擱置,不要再增加了,這樣的改進完全體現不了水車聯動的先進。配件先靠工匠手工打磨,先把機器拼裝一臺出來。等二哥……”
裴格安看了看自己的二哥,改口道:“等留守有時間了,過來指點一下你們。”
這種最基礎的手工到機床的過渡,裴格安也不瞭解,她只知道,這樣的效率沒有提高多少,耗費卻要比過去更大。
既然趙德昭懂得,就讓他來指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