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大宋新帝國> 第九十七章 紀念堂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七章 紀念堂 (3 / 3)

讓所有文官疑惑的是,王溥作為大儒,為何沒有反對這一通告?

如果不識字的泥腿子都可以為官,那還學儒幹什麼?置儒家學子於何地?

幸虧這是五代十國的戰亂時期,儒家本來就跟佛教一樣,被打壓的不成氣候。

那些武將們才不會管你是大儒還是進士,只要不聽我的話,就砍你腦袋。

王三鐵吃人肉都沒有人管,王彥升專吃敵人耳朵,在西北威名赫赫,在朝廷屢受褒獎。

儒家,這個時代還沒有影響力。

後世儒家以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論來吹捧自己,實際上,這句話根本不是趙普說的。

整個宋朝,都沒有流傳這句話。一直到元朝,儒生的地位被與乞丐並列在一起,被稱作臭老九,下九流。

那個時候,才在戲曲裡面被唱了出來。

元朝當時的戲劇家高文秀在《遇上皇》雜劇中的一句臺詞,然後被那些受冷落的儒生們藉以**,然後發展成一種自我吹噓的心態在後世流傳開。

實際上趙普根本不是儒生。

他只是父祖當官的時候讀過書,天下大亂,衣食無著,然後被徵召為軍中從事,也就是軍中負責統計的文書。

從這個職務,他逐漸晉升為丞相。

這個時候,他的手中就拿著謄抄的山南東道四條通告。“陛下,如今群臣沸騰,皆認為皇子這四條通告,不合國體,自掘根基,陛下縱然有心維護留守,也該讓各人辯論一番。”

上首的趙匡胤卻笑道:“不急,再等幾日。你先看看這些……”

他扭頭看了一眼孟寬,示意他將案几上面的幾份奏章遞給趙普。

趙普接過了孟寬遞過來的奏章,問道:“這是何物?”

趙匡胤笑道:“自二哥兒前往漢京,每一日,都有我安排的人員將二哥兒的所作所為記錄下來,彙報過來,如今已經收到了四份。

另有王溥,沈義倫,蔡令性,盧多遜等人,也都給我上了奏章。你先看看……”

趙普仔細看了一遍,上面詳細記錄了趙德昭抵達漢京的熱鬧,接見山南東道各地官員的對話。

但是這些只佔了約三分之一,剩下的大部分內容,都與工坊有關。

前幾個月,漢京那邊只是修江堤,備料,大部分人都還不知道要幹什麼,以為這些都是為建設漢京城準備。

可是趙德昭抵達之後,裴格安就立即整肅力量,開始興辦各種各樣的公坊。

這裡面,要屬盧多遜彙報的最為詳細,甚至還闡述了興辦這些公坊的背後原因。

趙德昭的通告,雖然與如今國情不通,可是卻大有可為。

趙普看完了這些,忍不住暗自疑惑。盧多遜乃進士出身,為何會如此重視工坊的作用?他不怕成為天下儒生的眾矢之的嗎?

王溥和沈義倫都是老成持重之輩,為何會與皇子共同進退?

這中間,到底有什麼是我還沒有想通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