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孔家,根本不值一提,以後,也不可能再有封衍聖公的機會。
所以,趙德昭根本不用找孔家來宣傳國家與民族的概念,自己就可以做,還能落到極高的名望。
當然,他不可能完全記得這篇策論的幾萬字的所有內容,但是策論裡面的幾個主要中心點,他記得清清楚楚。
國家與民族,這兩個詞語其實很容易解釋清楚。但是要把它們闡述清楚,還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理念,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國家與朝代有什麼不同?為什麼一個個家王朝更新換代?如何用國家取代朝代,形成真正的文化,政治,經濟核心?
而且,國家與家族之間,其實是有衝突的。
在清朝之前,沒有民族概念,在民國之前,沒有國家概念。
雖然在春秋時期就有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話,但那種族裔之分,是狹義的,根本不是後世廣義的族裔之分。
想要在一千年前推行廣義的國家與民族文化傳承,就必須要把兩者的概念與關聯梳理清楚。
在大部分古人的心中,宗族是最重要的,因為這是每個人的根。
宗族的隱性力量,也遠遠超過了其他。
你要跟他談民族,跟他談國家更重要,那是扯淡。
宋朝人也沒有民族和國家概念,五胡亂華時期之後,許多民族就融入到了中原地區,就成了華夏人。
以慕容德豐的家族為例,他們原本是北魏貴族,隋朝時期就已經在華夏發展,幾百年來他們雖然還有慕容的姓氏,但是早就跟其他人沒有區別。
想想看,他們傳了幾十代,幾乎每一代都是漢族女子結親,即便有一點外族的血統,每一代少二分之一,幾十代之後,還有多少?百萬分之一都沒有。
所以,這個時候如果你說慕容家族是外族,不跟我們是一個民族的,那慕容家族還不視你為寇仇啊!
至於國家,什麼是國家?我只知道有朝代,那都是家天下,家王朝,大不了換個皇帝唄。
當初孔家被趙德昭逼著幾易其稿,最後才寫出了讓他滿意的一版。
而現在,趙德昭拿給陳摶的,就是這一版的主要內容。
陳摶看到封面,楞了一下,嘆道:“這字型真是鐵畫銀鉤,力透紙背,老道不如也……”
趙德昭笑了笑,沒有說話,他也就繼續看了下去。
他對國家和民族五個大字看了半天,似乎在猜測這是什麼意思,許久之後,才翻看第一頁。
裡面的內容是用鉛筆寫的,橫排,帶標點符號。
陳摶顧不上新奇,第一句就把他給吸引住了。
“國:地域也,家:小地域也。國是大家,家是小國。何以為國,非地域之說能敘清,家,非一屋一院能代表。
家:長老有序,血脈傳承,關係分明,情恨愛憐,人生百感匯聚。國,更甚繁於家。”
陳摶翻看了一下足有兩萬字,幾十頁的冊子,抬起頭來說道:“皇子若是有事,可先去忙碌,待老道先觀摩一番,再做詳談。”
趙德昭的事情是很多,也不客氣。“道長只要不把冊子帶出去,可隨意。想要出門逛逛,交代一聲即可……範召,侍候好道長。”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