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的話,在那個位置面前,根本沒有天平可以平衡。
二月初二,龍抬頭。
趙匡胤第三次大婚,才十三歲的宋氏在婚禮上,就被他封為皇后。
他三十九歲,兒子趙德昭都十五歲了,娶了一個十三歲的女孩。
不過,世情就是如此,一樹梨花壓海棠的事例,在這個時代非常多。
趙匡胤大婚之後,原定二月初五就出發的趙德昭,又被耽擱了。
漢京初立,許多事務都要跟朝廷這邊溝通好,畢竟銀錢都要朝廷出。
除了銀錢,產自其他地區的物資,也要從外地調運,方方面面都需要協調。
不過,二月初五這一日,趙德昭還是先送了錦衣衛三千五百九十九人,先行出發。
錦衣衛原本只有三千一百五十九人,加上袁不讓麾下的三百禁軍,再加上趙德昭,也只有三千四百六十人。
不過南苑練兵開始之後,其他禁軍對他們的訓練也很感興趣,趙匡胤徵求了趙德昭的意見之後,從禁軍各部抽調了可信的一百四十人加入進來。
這一百四十人屬於委培,培訓結束,還會回到原本的軍隊。
錦衣衛雖然也攜帶了大量行李,不過這些統一由兵部轉運,他們這些人只攜帶兩套衣服和軍刀,要以最快的速度趕到襄陽。
這段一千里的路程,會是一段艱難的旅程。
趙德昭主要不是送他們,而是送王溥和自己的家眷。
王溥只帶了老婆和小兒子王貽序前往襄陽,前面三個兒子都大了,兩個已經任官,老三王貽慶在國子監讀書。
他們將會跟王氏,陳氏,還有裴格安一起出行,另有遷往官員十餘家。
袁不讓帶領三百禁軍沿途保護,名義上是保護王溥他們這些大臣和趙德昭的家眷,實際上最主要的是裴格安和其中的一個箱子。
裴格安的離開,也讓趙德昭內心一下子空蕩蕩的。
更主要的是,他怕趙匡胤對她下手。
要不是因為她,趙德昭根本不會把那些政治制度,礦產分佈,還有新技術暴露給趙匡胤。
希望這些安排能讓他不要動手,裴格安一旦有了三長兩短,趙德昭會發瘋的。
他雖然來到了這個時代,以振興華夏為己任。
但他依舊是個利己主義者,裴格安是他唯一的同伴,也可以說是心靈的歸宿,自然比任何人,任何事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