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昭忍不住笑道:“真二。”
馬隊來到了金水河畔,金水河是漕運四河之一,連線了汴河與惠民河,雖然沒有出河口,但是作用不能忽視。
因為皇宮的用水,開封府一半的用水和排水,都需要透過這條河。
開封府不適合當國都,也是因為如此。
這裡地勢太平坦,每年到了雨季,就會被淹,然後黃河還隔兩年就氾濫一次。
沒有這些河,開封府根本容納不了太多人,有了這些河,又年年氾濫。
國都不說有山有水可以自動排澇,便於防禦,最起碼要提供給人安寧的生活。
就這一點,開封府都做不到。
過了金水河,再向北去,就是開封府與黃河之間的河堤區。
由於河道堵塞,河道在這裡變成了S形,為了抗洪,這裡的河堤每年都要修。
結果是河床越抬越高,每一次決堤,都會造成巨大的損失。
這一切都還有機會改正,按照趙匡胤的說法,他會考慮在襄陽建立工業區之後,將國都轉移過去。
至於趙德昭心目中最適合當國都的江寧,要等幾十年以後才會考慮。
雒陽其實也比較適合當國都,可是自唐朝以後,為了修建雒陽,整個雒陽盆地的樹木已經砍伐一空。
若是繼續在雒陽修建國都,就要從上游的山西,山西繼續砍伐樹木,這對黃河的保護百害無一利。
從金水河到黃河之間,只有官道兩側有一些百姓和驛站,土地不允許開發。
但是百姓沒有土地,難以生存,所以還是有一些百姓冒險在這裡生活。
大片的土地荒廢,蘆葦遍地,在秋收之後,這裡也成了野生動物的樂園。
高懷德就有在這裡連續打獵四五天不回家的壯舉,每年趙匡胤也會在下雪之後,組織打獵。
如今距離下雪還有一個多月,但是權貴們已經開始三五組團,過來打獵,遊玩。
而袁家坊,就是這樣一個因為權貴落腳,在開封府難以生存,流民墾荒而形成的小鎮。
這裡是開封府的北門戶,值得一提的是,再向北,過了黃河,就是當初趙匡胤黃袍加身的陳橋驛。
看歷史書記載,並不知道王繼勳縱兵搶民女是在哪裡。
但是從開封府到雄武軍的駐地封丘,中間就只有袁家坊和陳橋驛。